从2010年进驻现场至今,巴基斯坦卡拉奇深水港先后承建的集装箱码头、软基处理、堆场房建项目已实现安全生产近2000天。目前正在向年度实现三个项目主体工程完工目标发起冲刺。回首安全度过的近2000个日夜,得益于管理中巧立“三关”所织就的安全防线和长期坚持所打造的安全文化。
进场教育关
三级安全教育,对于国内项目来说,是一件平常不过的员工进场安全教育工作,有的时候甚至是发一张安全须知卡,在三级教育卡上签个字就完事的“走过场”。而对于海外项目来说,却是至关重要,来不得半点马虎的事。
卡拉奇深水港项目部的中国员工,不论是1人进场,还是几人、十几人进场,到了项目睡一觉起来,综合办公室的办事员便立即领他们到安监部报到,接受进场安全教育。无论人多人少,安全员都会打开PPT,详细讲解项目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和外事安全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要求,讲解尊重当地风俗文化的注意事项。大到政策法规,小至衣着言行,只有未发现和没有想到的,没有不说遗漏的。
对于属地化员工、当地劳工,进场安全教育的安全文化融合机会更不能放过。能用英语讲解沟通的,项目部安全员便通过图文方式讲解,对于只能听懂乌尔都语的劳工,经历长期培训磨合的巴籍安全员便担当教员,对新进场人员进行教育。
教育要抓早,从进场开始便念叨“安全经”,良好的开端为过程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外出控制关
尽管巴铁兄弟对中国人很友善,卡拉奇的外部治安环境对中国人也还算好,但是安全管理容不下侥幸心理。何况在这个枪支管理松散、存在恐怖势力的环境中,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相对也高。因此,物资采购、设备租赁、公务往来等等外出安全管控,就显得极为重要。
为此,项目部制定了严格的外出请销假及车辆派出申请制度,因公外出至少需要分管领导批准、知晓,若前往偏远、人员杂乱的区域,则需要警察跟车,巴籍员工跟随协助或者派巴籍员工前去联系,必要时禁止外出,选择邀请相关方前来项目部洽谈。
针对员工外出采购生活物品的需要,项目部根据收集的外部安全形势信息做出判断,形势好时,便择机组织员工分批外出采购;收到有危险信息时,便禁止外出。员工基本的生活用品由后勤统一采购发放,用完即可领取,每月至少采购两次新鲜水果发放,确需采购必要物品时而不能安排外出时,可集中报后勤帮助采购,尽量减少过多人次外出、集中外出带来的安全隐患。
现场责任关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重在责任落实。项目部制定了12大条,涵盖现场施工岗位安全生产责任、禁止酗酒、禁赌、禁驾、禁临水下海嬉戏游泳等等方面的“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了罚扣奖金到遣返回国等处罚措施,在员工进场时便签订,并在过程中监督落实。
此外,一方面强化“一岗双责”和安全责任体系的建立、执行、监督,形成人人都是安全员,人人都去要安全的管理氛围;另一方面,建立打造了一支由巴籍员工组成的“红帽子”安全小分队,每天对现场几百名当地劳工进行安全早班教育,完成临边防护、高危作业段监控、违章作业监管、现场安全行为监督等工作,在“以巴治巴”的现场安全管理上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同时,对负责生活区、施工现场昼夜巡逻值班的保安、警察,项目部还安排中国安全员分班巡逻督促他们,确保他们“少打盹”、“不打盹”。
“不远万里出国做工程,安全是首要,无论现场还是外事,都容不得半点马虎,必须立好‘三关’。”在回首这五年多的安全工作时,项目负责人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