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做工程,对“标准”的掌握,是质量管控的一大风险。“英美标准”的高要求和当地材料、检测水平的有限成为风险源头的矛盾体。对于在海外工作了16年的魏立峰来说,体会更深,如何捍卫质量,赢取信任,唯有用心。
最优秀的中国工程师
2000年,魏立峰踏出国门到二航局孟加拉S-D桥项目。由于落后,当地生产的地材符合要求的不多,作为质量监管负责人,魏立峰便严格的抓实原材料质量控制,确保工程质量。一次,魏立峰拒收了一批不合格原材料,当地材料供应商便带着几个地痞到他的办公室,用枪威胁他同意验收材料,并对闻讯而来的咨工质量总监说Mr. WEI 向他们索要钱财。然而,一向实在的魏立峰给这位质量总监留下良好的印象,他不相信魏立峰会索贿。于是,咨工质量总监进行了一番调查,原来是负责材料检测的咨工打着魏立峰的牌子找材料商要钱。得到好处的材料咨工认可了供应商提供的材料,却没想到魏立峰检测不合格后会拒收,这才导致事件的发生。事件得到了妥善处理。
这一次受威胁,却获得更无限的信任。咨工质量总监认为,在材料咨工同意验收材料的情况下,魏立峰还能坚持以实际检测结果不合格拒收材料,这是值得高度信任的,因此便规定“只要是Mr. WEI 检验通过的材料,无需再重新取样进行验证”。后来业主召开的竣工总结会上,这位来自印度的咨工质量总监点名表扬了魏立峰,说:“Mr. WEI是我见过的最优秀的中国工程师。”
有Mr. WEI质量就放心
2003年,魏立峰调到巴基斯坦卡拉奇OP-II码头项目。项目前期码头引桥水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施工为外包当地公司完成,当时的混凝土设计配合比由当地分包单位委托当地试验室出具,在拿到第三方设计的混凝土配合比时,魏立峰提出质疑,但种种原因使该混凝土设计配合比获得项目咨工认可、批复。当项目部按照该混凝土设计配合比进行第一根桩混凝土浇筑时,发现混凝土因塌损过快、根本无法从料斗内顺利流出,从而导致混凝土第一次浇筑失败。鉴于钢筋笼已经下放,必须尽早完成桩身混凝土浇筑,魏立峰非常着急。
最初对第三方设计的混凝土配合比提出质疑后,魏立峰预料可能影响浇筑,便开始自行设计调试配合比。浇筑失败后,他又重新调试、检测自己设计的配合比,自己确认合格后,便去找咨工总监(聘自美国),希望能尽快批复该配合比,并同意及时进行混凝土浇筑。
经过一番沟通,咨工总监要求当天下午亲自看魏立峰调试混凝土,进行检测。一番努力,咨工总监认同了魏立峰设计的配合比,在魏立峰保证能达到强度的情况下,终于同意于当晚浇混凝土,并全程现场监控。最后的事实证明,魏立峰的混凝土设计配合比完全满足现场混凝土浇筑及强度要求,美国总监在与项目经理江富国交流时,高度称赞了魏立峰。后来,变成了只要Mr. WEI不在现场,就不能进行混凝土浇筑。
OP-II项目完工,魏立峰离开项目前的一天晚上,负责材料检测的咨工亲自开车到魏立峰的宿舍,分别给他的夫人、孩子和他送来了一份礼物。魏立峰说:“监理(咨工)给我送礼物,工作这么多年,我还是第一次经历,这份情谊实在太重了。我想这应该是平时工作扎实了,国外咨工信任所建立的情感吧。”
在后续进行的巴基斯坦KICT项目上,通过材料检测和试验管理,魏立峰和当时的副总监卡伊德也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来到二航局卡拉奇深水港项目部后,转岗当了业主现场经理的卡伊德见到魏立峰是项目质量工程师,便高兴的对其他人说:“有Mr. WEI在这儿,质量可以放心了。”
16年的海外工作中,魏立峰先后参与了10余个项目的试验检测管理工作。扎实的工作作风,规避了大量英美标准要求下,大量材料检测、混凝土配合比等方面难题带来的风险,一项项难题的解决,与咨工、业主的有效沟通,建立了良好的信任,更重要的是树立“Mr. WEI 的品牌”信誉,为项目节约的成本是不可随意估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