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8日,随着3号区间顶管机刀盘“破门而出”,二航局承建的清水入江八分山顶管工程,在历经三个多月的攻坚克难后圆满完成掘进任务。
八分山片排水改造工程是以防洪排涝为主,解决江夏城区内涝渍水频发的问题。将八分山片地势较高片区的雨水进行等高分流,使汇流雨水不进入城区,通过金鞭港排入汤逊湖。主要包括顶管、盾构隧道、箱涵等内容。其中顶管工程地处纸坊老城区,周边环境复杂、地下管线多、岩层强度高、施工难度大,为区政府重点关注项目,且要求必须在2018年春节前完成施工任务,并确保道路通行。自2017年10月31日顺利打围施工以来,项目部快马加鞭,科学组织、精细管理,迎难而上克服各种困难,圆满完成施工任务,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精心策划,破解协调难题
因顶管段地处江夏纸坊老城区,沿线多为居民小区、公司和商铺,周边环境复杂,社会影响广泛。且道路宽度只有13.5m,必须全封闭施工。但施工区域多为沿线居民唯一出行通道,外部协调难度极大,为争取顶管段尽早开工,项目部每天走访政府相关部门,为确保能够第一时间与相关负责人取得联系,总是在负责人上班前蹲守在其办公室门口,用真诚和决心打动他们,取得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为取得沿线居民支持,在与政府部门协调的同时,联系纸坊街道、区域内社区等相关单位一起开座谈会,共同商讨相关施工措施,尽量减少对民众的影响。为方便附近居民出行,项目部挤出施工区域,先后开通了三个爱心通道,保证了附近居民出行安全。同时对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居民住户挨家走访,及时向居民发放工程情况说明和施工公告。可以说,协调工作每向前推进一小步,背后的工作人员都要付出成倍的艰辛及努力。
在区政府分管领导、相关部门(特别是公安、交警、城管、交通局、街道办等单位)、各参建方的支持下,多次召开打围协调会议,各参建方集思广益,外部协调问题最终得以解决,相关方同意2017年10月31日实施打围。
由于冬季雾霾较多,政府部门为改善大气,经常下达禁止渣土运输作业。打围施工协调问题解决了,但渣土不能及时外运严重制约了施工进度,项目部在采取多项措施确保施工区域不扬尘、车辆不带泥上路的条件下,积极与政府、城管、交管部门进行协商,最终取得政府部门下达的绿色运输通道文件,确保了渣土运输渠道畅通。
技术先行,方案支撑作保障
为保证在协调打围完成后第一时间开工,项目总工提前约半年组织技术力量熟悉图纸,在设计、建设、业主等单位的支持下,通过采取变更工作井位置、变更支护方式、优化施工方案、合理配置施工设备等技术手段,既保证了施工安全和质量,又保证了施工进度。同时超前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为确保方案全面,项目负责人要求技术团队,“编制方案做深做细做透,每一个环节都要考虑清楚,节点目标分解,做到各工序、节点无缝对接。”方案经多次修改完善并按要求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评审。
因顶管段主要为中风化泥岩,岩层较硬,在开始顶进时速度较慢,每天进尺只有2.5m,且在全国范围内,应用泥水平衡岩石顶管机成功的实例很少。针对此情况,项目部一方面积极与公司顶管工程相关技术专家沟通,优化施工方案;另一方面邀请设备厂家、监理、设计、EPC、建设等单位及行业专家,多次集中召开专题会议,集思广益,从泥浆配比、顶进推力、测量纠偏、泥浆管道直径尺寸、管道弯头及管道铺设方式等工序着手,及时解决了顶进慢的问题。
进度要赶,但是安全更重要,无论是工作井施工,还是顶管施工,或是在低温雨雪天施工,项目部技术团队总是反复推敲、论证选比、整合优化,确保万无一失。
科学管理,精心组织保进度
占道打围协调问题是解决了,但是给项目部的施工时间只有三个月,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完成5座工作井施工,4段顶管掘进任务,施工组织难度极大。项目部以精益求精,科学管理,敢于亮剑的精神,充分发挥全员的积极性,精心组织,先后成立三个工作小组,一组为协调保障组,由项目经理带队,主要保障资金投入、加强外部协调及安全文明施工管控,为施工创造良好条件;二组为技术管理组,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带队,主要根据现场情况优化变更设计与施工方案,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三组为应急抢险小组,由生产经理带队,主要是及时排查并消除现场安全隐患,对施工中出现的机械设备故障及时抢修,确保各种材料及时供应。
施工前,为保证施工安全、质量及进度,项目部多次组织各参建方,就设备性能、原材和成品管道质量等方面对厂家进行考察论证,最终选择了施工质量过硬、产品供应及时可靠的供应商。2017年12月底,在全国煤气供应紧张,管道供应不及时的情况下,项目负责人带领团队一方面积极与厂家沟通,确保管道供应及时;一方面与各参建方及政府相关单位积极沟通,取得各方支持。最终,管道厂家改变产品生产工艺,在确保管道质量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的同时,保证了管道能及时供应。
在施工区域打围前,发电机、孔桩设备、钢管加工设备、作业班组就进场待命,打围后第一时间组织班组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先后优化了各井及各顶管区间的施工顺序、施工方法,现场增加了设备、人员数量。例如,施工一开始先全力组织两个顶管始发井(1号、2号始发井)的施工,再进行顶管1号、2号接收井及盾构1号接收井施工;顶管区间安排2台泥水平衡顶管机按先2号区间施工、再1号和4号同时施工、最后3号区间的顺序施工;先对两端1号、2号、4号区间先进行道路恢复,最后对3号区间进行道路恢复,保证了整个施工过程的可持续性。为保证各井钻孔施工进度,现场增加了钻孔设备及操作人员,每个井安排两台钻机同时施工,每台钻机安排两个班组,24小时不间断施工。为保证各井、各区间段、各工序施工不间断,现场每道工序均配备两个班组,保证了各井、各工区的施工进度。
尤其生产负责人周斌常与施工人员一同吃住在施工一线,作为有着多年施工经验的设备专家,为确保顶管机运转正常,他常常和工人、厂家技术人员研究顶管机性能,设备一出现异常现象,他就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多次为排除设备故障通宵加班。甚至有一次在半夜顶管机出现卡钻现象,他不顾感冒高烧,仍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及时解决了问题,保证了设备正常运行,有效保障了施工进度。
整个施工过程本着拧成一股绳,劲儿往一处使的态度,在“一盘棋、一家人、一条心、一股劲”的信念引导下,施工效率不断提高,各工作井主体施工进度不断提高(顶管2号接收井提前2天完成,盾构1号接收井提前1天完成);顶管顶进施工由最开始每天几米的顶进速度,到后期提高到每天15m的顶进速度,“争科技领先,创管理一流”的企业精神得以充分体现。
回望顶管段施工的90多个日夜,以“白+黑24小时施工”、“晴+雨+雪不间断抢工”、“5+2滚动作业”的管理模式攻坚克难,项目部圆满完成江夏区政府要求的进度目标。“在有限的时间内要进行工作井施工,顶管掘进施工,联通涵洞施工,道路恢复施工,多任务种交叉作业,多工种协同作战,我们的施工安全做到了万无一失。”回想起三个月来的一幕幕施工场景,项目质检部长王林涛还是显得有些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