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文兵的故事始于施工一线,在一座座桥梁建设中拔节生长。
从江阴长江大桥、军山长江大桥的一名普通电工,到舟山桃夭门大桥的电气主管,从坝陵河大桥成为工长,九江新长江大桥的工段长,到沌口大桥南岸工区经理,成为一名基层管理人员,再到福厦高铁项目副经理。如今,作为中交二航局当枝松高速公路项目党支部书记,马文兵完成了从农民工到追梦人、再到基层党支部带头人的蜕变。一路砥砺前行,终迎破茧时刻。
2022年,当枝松高速公路项目启动筹备,马文兵响应组织调动,首次担任起基层党支部书记的重任。从技术管理转向党建管理,其间不仅是岗位的转换,更是管理思维与工作方式的全新挑战。作为一名老党员,马文兵始终严格要求自己,而作为党组织的新任带头人,他必须要深入摸索、虚心学习,不断探寻更有效的基层党支部攻坚路径。他坚信,路是走出来的,先锋是干出来的。
自项目筹备初期,作为协调负责人的马文兵便明确了一件事:工作要从当地群众开始!他常笑称“走路就是我的工作法宝,不仅锻炼身体,更是一步步实地勘察工程环境、倾听大家所思所想的重要途径。”他带着团队走村入户,亲自确认线路、研讨方案,项目部的同事都说:“没有人比马书记更熟悉村里的羊肠小道。”正是凭借这股“踏破铁鞋”的劲头,项目部与大堰头村委会结成了良好的共建关系。
2023年2月,项目的关键控制性工程——松滋河特大桥全力抢抓枯水黄金期,开启了三班倒24小时不间断施工。虽然岗位职责已变,不再直接负责一线管理,但马文兵最常去的地方仍是施工现场。但关注方向却发生了改变,更多地把目光聚焦于人——特别是青年员工的成长和一线工人的培养。
为此,他提出了“每一位员工都是精英”的理念,倡导“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他的推动下,项目开展“员工上讲台”活动,使每一位员工都能成为讲师,鼓励大家自发学习、交流共享。同时,党员积分制与承诺制并行,成为督促党员成长、发挥模范作用的“两把利剑”,让党建工作真正融入项目创新与攻坚克难的全过程。
马文兵常与年轻员工促膝长谈,以自己的奋斗经历,鼓励他们坚持学习、不断提升。“多看一小时书、多画一张图、多写一段方案”,这是马文兵一路走过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对项目年轻人的殷切期许。团队锤炼了每一位年轻技术员的担当与协作能力,他们在这样的氛围中迅速成长,也真切感受到“严于管控”的真实意义。
而作为一名农民工成长起来的劳模,马文兵最关注的还是一线工人,遇到干活的工人师傅,他总是停下脚步问问,问问生活,问问工作,因此他的微课堂随处可在,人数不限,一对一的“私教”大有作用,没有长篇大论、没有时过境迁。
在他的带领下,项目部的党员、青年骨干走上现场、走进工人生活区,将安全生产的意识、最新的制度精神细化为工人兄弟能见到、能理解的一个个现实“微主题”,用方言、俗语结合自己的经历、项目生产的实际讲出来,深入基层一线,以更平和、更易接受的形式打通了安全生产的“最后一公里”。
团队的心齐了,成员们的能力提升了,带来的直接成效就是工程进度快了,项目部连续5个季度保持全线第一,多次被授予红旗单位称号。
如今,当枝松高速项目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对于未来,马文兵有着自己的希冀,“我想要继续扎根一线,参加更多更有挑战的大桥建设中!”(黄园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