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在贵州镇胜公路坝陵河大桥施工现场,一艘遥控氦气飞艇牵引先导索腾空而起,飞越峡谷,仅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便将一条长达1000多米的先导索从大桥关岭自治县白水镇(东岸)送达城关镇(西岸)预定地点,这标志着我国首例运用遥控氦气飞艇施放先导索在贵州镇胜公路坝陵河大桥取得成功。据悉,采用飞艇牵引法(全称为QS-700遥控氦气飞艇张力架线先导索牵引法),目前在世界上悬索桥先导索的架设中也尚属首次。
目前正在建设的坝陵河大桥,横跨贵州关岭自治县白水镇、城关镇之间的坝陵河大峡谷,是沪瑞国道主干线贵州境内镇胜公路的重要控制性工程。该大桥为主跨1088米、宽24.5米的单跨双铰钢桁加劲梁悬索桥,主跨跨度创世界山地桥梁之最;西岸为隧道式锚碇,东岸为重力式锚碇,其规模分别居世界和国内前列;全桥长1564米,为山岭重丘区国内第一长桥,世界第七长桥。 它的建成,将使从黄果树风景区到关岭县城的里程缩短20公里,车程从半小时缩短到约5分钟。
二航局承接了该桥西锚碇、西索塔、西引桥及上部结构的施工任务,西索塔高201米,被誉为“亚洲第一海跋高塔”,项目部以“创新创优、超前超越、精细精品、至善至美”的管理理念,发扬高屋建瓴、摧城拔寨的铁军作风,克服了施工场地十分狭小、材料运倒频繁、施工用水奇缺等诸多困难,于2007年3月4日提前一个月实现塔柱封顶,至上横梁完成历时435天,共浇注主塔砼达20多万方,攻克了200米直线距离、向下落差80米、向上200多米输送机制山砂砼一系列科技难关,成功解决了国内由上而下浇灌砼防离析的老难题,填补了国内利用机制山砂泵送200米以上高塔不接力、不堵管、不爆管的空白。西锚碇为隧道锚,成扇形结构,隧洞轴线总长度74.34米,与地面最大垂直深度约95米,其最大截面积500多平方米,洞身轴线水平角45°,最大倾角达53°,堪称“世界第一隧道锚”,德国、日本、加拿大以及我国一些著名桥隧专家如交通部副总工程师王玉等多次亲临现场考察指导,项目部克服两锚洞最小距离仅7米、锚洞区山体岩石裂隙严重、溶洞发育等不利条件,于2006年11月12日、2007年2月20日在总共开挖34000方土石方之后,分别完成左、右锚洞二次衬砌,目前已浇注锚塞体砼左洞10层、右洞9层,预计下月底全面完成浇注至13层的“填芯”任务。坝陵河大桥西主塔格栅为组焊件,单个格栅重约32吨,格栅内设锚固钢筋并填混凝土,2007年8月3日、8日,大桥左、右侧格栅分别成功吊装,以及随之完成的主索鞍安装工作,标志着坝陵河大桥上部结构正式进入主体施工阶段。
由于坝陵河大桥两岸距离长,跨度超过千米,峡谷谷底距桥面有370多米高程,距主塔顶更是达到500多米高,且地势陡峭,地形起伏较大,坡度在60°到70°之间,峡谷管道风效应明显,同时受坝陵河水位暴涨暴落影响,给先导索过峡谷增加了难度,为了确保安全,原定运用人工过先导索的传统方案被放弃。采用大跨度悬索桥先导索遥控空中飞艇施放技术,不仅能够成功解决坝陵河大桥大跨度悬索桥先导索过深切峡谷(达400-600米)的技术难题,而且具有安全、高效、经济、便捷、可靠、落点准确率高等特点,将为后续主缆索股水平放索赢得时间和打下基础。
贵州省高总司常务副总经理任仁、坝陵河大桥指挥部副指挥长周平、五分公司党委书记张文胜等领导出席了遥控氦气飞艇施放先导索仪式,中央电视台、贵州电视台、贵州日报等相关媒体也应邀参加了仪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