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6月3日凌晨2点15分左右,随着巫进沟1号大桥右幅中跨合拢段最后一方混凝土的浇筑,标志着贵州省厦蓉高速格都段BT4合同段右幅全线顺利贯通,提前实现业主要求的“6.30”半幅贯通目标,同时也为大桥整体通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闭塞的路
干了几十年项目经理的老邓初次到项目考察时,看到四面环山的工地时楞了足足几分钟,“狭窄的山路一边是悬崖一边是不牢固的山体,从县城开车到工地需要近三个小时,大型的设备、大量的材料如何才能运进来是老邓第一次到工地上一直思索的问题”如今邓经理回忆起当初到BT4的情形时仍是历历在目。
在召开监理例会时,当业主监理来到BT4项目部考察了工地情况后也不得不承认“厦蓉高速BT4标是在峭壁中架设一座刚构桥,在材料极其难进场的情况下两年内完成施工任务,是厦蓉高速23个标段中最难的工程,需要二航人发扬能吃苦,敢拼搏的精神,展现二航人的风采”。
创新之路
从到工地的那天起邓逊经理每天就在规划着项目该如何建,五分公司的总工程师黄海欧也到达现场,两个人和测量人员下到几十米的山谷中进行踏勘,慢慢的理出了头绪,但有一段一公里内需要建三座桥梁两座隧道的路施工难度太大,更为重要的是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
技术创新是创新,在管理上也要拓宽思路,扭转不利的局面。针对这段路,邓经理做出了个大胆的设想,“这段路还有更为优化的施工方案”,他决定对这段公路的设计方案进行变更。这在同行看来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但为了安全有保证他决定进行尝试。患有糖尿病的邓经理,身上备着药,车上备着无糖饼干便开始每天往返于业主、设计代表之间,在经过多次努力后,设计单位、业主单位和监理单位终于答应到现场考察,经过实地考察后,几方经过研究,设计方案变更的事情终于被敲定,这一变更大大降低了项目的安全风险。
挑战之路
磨刀不误砍柴功,由于项目部处于大山深处,交通闭塞,为保证材料运输,项目部共修建主便道10余公里,支干道20余公里。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克服岸坡地势陡峻、地质松散、沟壑纵横、施工便道蜿蜒狭长、材料、设备运输需二次倒运等不利因素,在深山峡谷修建三个预制场地,架设十台塔吊、四台门式起重机、六座电梯,投入的大量机具保证了T梁预制、架设的安全性能和进度,在土方施工中,项目部创造了中心填筑高度达55米,最大填深120米,填筑土石方120多万方的贵州第一高填方。
为鼓干劲、增士气,项目部先后开展“百日攻坚”劳动竞赛、党员示范岗、青年突击队等活动掀起施工高潮,为圆满完成工程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幸福的路
如今住在有埃村和巫不乡高尧村的村民再也不用步行上十公里走出大山了,住在山上的人们一低头就可以看到蜿蜒在山间的公路,夹在两个县城的村民在7月底就可以从容的选择到哪个县城更方便,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他们还可以将那里的苗家斗牛和纯正的酸汤鱼推出大山。
厦蓉高速公路建成后,贵阳至广州的公路里程将缩短至约887公里,比现有里程减少一半,客货公路在途时间可比现在减少14小时以上,对于打造联接贵州与发达地区的快速通道,促进贵州省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都具有非常深远的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