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2日,在一连串响彻云霄的烟花礼炮声中,福元路湘江大桥PM20-2号钢围堰精确定位,这标志着大桥主墩钢围堰的下放工作圆满完成。福元路湘江大桥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部的指战员们,在中国传统新年来临之际,以精心的组织,以科学的管理,以骄人的成绩,向湘江枯水期节点目标吹响了号角!这一响,是集结号,更是集结之后的冲锋号! 这一响,是集结号。 福元路湘江大桥跨越湘江部分约为1430米,主桥为跨径3×210米提篮式钢拱——结合梁组合结构,分四个主墩,八个承台。八个钢围堰总重量超过了900吨,单个最轻的也有108吨,最重的有119吨。钢围堰下放,直接关系到涉水桥梁下部结构施工的成败。为了确保枯水期节点目标的实现,项目班子和全体参战员工,披星戴月,送走酷暑,迎来寒冬。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钢围堰设计方案,优化了工料机等资源的配置,形成了加工——拼装——下放的流程,克服了湘江枯水期内超低水位和异乎寻常的高水位带来的困难,战胜了风霜雨雪雾等恶劣的气候条件,顶住了重重压力,获得了满堂喝彩。 这一响,更是冲锋号。 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这点寒,离彻骨还遥远;这点香,离扑鼻还更有差距!今年枯水期的节点目标能否实现,决定着本项目的总工期能否满足合同要求。枯水期节点目标的任务还很艰巨,这是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面临的困难还有很多,还需要我们继续加大投入,继续付出代价。激战之后集结起来的,不是散兵游勇,不是疲惫之师,也还不能称得上是荣誉之师。适逢春节来临之际,识大体,顾大局,舍小家,顾大家,主动放弃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机会,才是明智之举,才不辱二航局“建桥铁军”的称号! 在美丽的湘江河两岸,终究会再一次留下一个传说,长沙人民世代颂扬着大桥建设者的丰功伟绩,而创造这份业绩的,就是顶天立地的二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