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公司要闻

首页 新闻中心公司要闻

黄河之上谱华章

发布时间:2011-08-11阅读次数:
这里,一片广袤、一片生动。
11个主墩上连续梁同时进行11对挂篮施工,犹如群雁展翅,翱翔在广阔的黄河之上,呈现出一派壮观的施工景象。
这是中交二航局在内蒙地区的黄河上承建的第三座黄河大桥。
黄河是内蒙人民的“母亲河”,也是华夏儿女的“母亲河”。
大城西黄河大桥如彩虹般的逐渐呈现出漂亮的弧,是二航局人献给“母亲”珍贵的项链。在25个月的艰苦奋战中,二航局人用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的精神克服了重重难关,在黄河之上再次谱写华章。
 
38小时不眠不休克难关
   超百米水上钻孔灌注桩是施工所遇到的第一道大难关。由于黄河上没有通航,根本无法租用大型的起重设备。面对8#墩水上平台上36吨重、超百米长的钢筋笼下放,这块难啃的“硬骨头”严峻考验着这群见惯了大风大浪的铁军。设备租不到,又没有相关问题解决经验的指导,就只有自己创造出“新路子”。该项目总工黄鹏通过创新设计并制造了两台吊架卷扬机,利用卷扬机和动定滑轮组巧妙组合设计的吊架卷扬机问世了。这种方法在黄河之上进行施工的方法所能找到的参考资料几乎为零,是否能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满足需求呢?
   8#墩水上平台第一根钢筋笼下放,用了整整38个小时。百米长的钢筋笼被分作8个节段缓缓下放。10个小时过去了,前面的4个节段下放比较顺利,到了第5个节段钢筋笼下放时,由于一边的卷扬机速度较慢,两边卷扬机不同步导致钢筋笼竖向倾斜摩擦孔壁,差点造成孔壁坍塌。总工黄鹏的心揪起来了,他在现场亲自指挥操作手,力求两边吊架卷扬机的速度同步保持平稳。
“你回去休息下吧,我叫技术员过来跟你换班”项目经理让总工回去休息,他已经驻守在现场30个小时没有合眼了。
“还有最后两个节段的钢筋笼下放,我还可以再坚持一会。”总工把身上披着的军大衣拢了拢,为了保持体温。内蒙昼夜温差极大,白天穿短袖,但是到了夜间,不穿棉袄和军大衣,是扛不住夜间低温和寒风的侵袭。
这位年轻的总工脸上倦容明显,可是双目却炯炯有神,没到最终胜利时刻,这里就是他不愿离去的战场。紧张的38小时过去了,两台吊架卷扬机终于顺利完成了第一根水上钢筋笼的下放,总工也舒了一口气。他笑着吆喝工人们:“兄弟们,辛苦了!都回去歇会吧!”。
这一次创新成功,拉开了项目施工过程中以创新促生产,以创新降成本的序幕。工长设计的简易脱钩器,成功解决了黄河汛期抛投大型沙袋巩固钢板桩围堰的问题,原来重1吨的60个沙袋,需要2个人用1天的时间完成,经过这个小发明,2个人2小时就完成了抛投大型沙袋的任务。
 
5小时惊心动魄战冰凌
“老蔡,你先等会,现在还不能过……”
“小周,你把第三个船缝间冰凌疏通一下。”“好的,马上!”
“小张,你那边观察的情况怎么样?”“锚绳吃紧,但暂时没问题。”
内蒙的冬天寒冷而漫长,每年的11月下旬,黄河上一旦形成流凌,在短短一两天的时间内黄河就会全部封冻,进入漫长的封河期。但是2009年11月14日凌晨6时许,黄河河面流凌流速放缓,上游漂来大量浮冰,引起了大城西黄河大桥项目建设者的警觉和重视,这是否意味着黄河凌汛一反常态提前来临。
紧张情绪蔓延在施工现场。
黄河南岸的最后一根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已经接近尾声了,如果现在放弃,黄河一旦封河就意味着黄河北岸的混凝土罐车、人员等无法抵达施工桩位,施工将戛然而止,陷入漫长的冬休期,这样的话,这个快完成浇筑的桩基将会成为一根废桩,对工程质量及全年进度的负面影响极大。
“救生衣和安全绳准备好,大家时刻观察流凌情况,这一仗我们必须拿下!”项目经理邱荣军果断决策,还剩下约4个小时混凝土就能全部浇筑完,为了开局之年的大胜仗,他决定要与时间赛跑,赶在封河前完成。
越来越多的冰凌堵在连通黄河两岸的浮桥上游,浮桥已经被冰凌挤压出弧状。罐车每次从浮桥上运送混凝土至桥南,所有现场人员的心都会提到嗓子眼,怕万一浮桥在罐车行驶过程中被流凌冲断,将会连人带车翻入河中。他们的心揪在了一起,浮桥受冰凌的撞击和积压,肯定会被冲断,这考验的是建设者的智慧和勇气。为了赢时间,技术员和安全员穿上救生衣,用较粗的钢筋把浮桥的每节流缝间的冰凌尽量打通,减少浮桥的承重。浮桥的每个锚绳边都安置人员查看,每5分钟将情况进行汇报。
   动态而全面掌控现场冰凌状况,在现场全体人员的默契配合下,混凝土浇筑终于在预计的4小时内完成,大家悬着的心稍稍落地,可是浮桥已经被冲压成月牙状了。在一个小时内,必须完成清场、退场等工作。紧锣密鼓的工作还在继续,在刚刚完成了人员、设备清退之前,浮桥因承受不住冰凌巨大的压力,从河中两驳船的铰链连接处断成两段,任冰凌奔腾而去。
   没有安全事故,没有人员受伤,没有设备受损,那根已经浇筑近尾声的桩基也没有因为百年不遇的冰凌灾害而成为废桩。这不正是二航铁军惯有的作风吗?这支胆大心细的队伍,大风大浪早已是司空见惯,百年不遇的冰凌灾害在他们眼里也同样可以克服。
 
11对挂篮比翼齐飞展英姿
11个主墩挂篮同时施工,在整个桥梁施工领域罕见,主墩间跨径均为百米,施工过程中,这么多挂篮同时悬浇施工,对人员、设备的调度安排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老钱,今天8#和13#同时报验,安排8#墩先浇筑混凝土,13#墩晚上浇筑。”生产副经理丁国鹏在现场协调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各队伍比拼意识很强,你拼我抢往往进度都差不多,打混凝土“撞车”的情况并不少见,为了统筹兼顾,现场协调以全桥合拢先后顺序为原则,以关键线路上的节段优先安排。最终,在项目部精心协调下,各队伍培养和树立起大局意识,按照项目部预先排好的施工计划进行组织施工。
为了减少因“撞车”而导致的停工影响,项目部想出了“狠招”,生产副经理和工长在现场精心组织调度,让各人员都发挥其最大作用。9#的钢筋工绑扎完迅速调往10#进行钢筋绑扎,8#调好模板的作用人员没有闲着,调到9#对模板进行浇筑前的校正。经过精心组织和安排,工人不会因为没有活干而产生消极怠工的情绪。3台塔吊24小时作业,设备不停人换班,这样就大大提升了设备租用的使用率,既节约了设备的租用成本,又满足了生产的要求。工作效率大大提升,原来计划9天一节段的挂篮悬浇施工,实现了平均7-8天一节段的浇筑速度。你看现场,正从两端往中间不断缩小距离的挂篮,正如雁群高展的阔翅,英姿卓卓。
11对挂篮同时施工,多为高空作业和水上作业,面临的安全风险也随之加大。项目部从加强队伍安全教育入手,利用项目部多媒体开展安全小讲堂,生动形象的多媒体安全教育,促进农民工安全意识的提升。同时,开展经常性安全生产检查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编制挂篮专项安全检查表,每一节段的施工均进行对挂篮详细的检查,确保挂篮主桁架提吊系统、锚固系统、模板系统、行走系统及安全防护设施的安全可靠,保证挂篮施工顺利进行,力求实现连续三年安全生产零事故。
大城西黄河大桥从2009年7月开工以来,一直秉承着“建精品工程,为内蒙人民造福”的项目宗旨,项目部施工建设安全与效益同行,质量与进度并进。据悉,项目施工已经接近尾声,于2011年7月25日,全桥143节段连续箱梁施工任务已经顺利完成。在广袤荒凉的内蒙大地上,这座呈现出美丽如虹的大桥,气势恢宏地矗立在黄河之上。这是二航人苦战三年的辉煌战果,这是二航人在黄河之上所承建的第三座精品桥梁,这是二航人在内蒙所谱写的华美乐章。
二航网群 Network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