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公司要闻

首页 新闻中心公司要闻

武汉二七长江大桥合龙   实现两项“世界第一”

发布时间:2011-09-27阅读次数:
武汉市委副书记孙亚及市政府有关部门领导、武汉城投以及参建单位致词
大桥合龙仪式
最后一块桥面板被“植入”桥面,大桥南北握和,全桥合龙
武汉二七长江大桥俯瞰图
9月27日,历经1000多个日夜,在辛亥革命首义之城,连接汉口与武昌的又一座过江大桥南北握和,大桥合龙,挺拔高耸的209 米主塔直刺苍穹,塔的两侧22对斜拉索连接起主梁,呈扇面展开如巨型琴弦,弹奏着巨龙腾飞的奏鸣曲。
武汉二七长江大桥位于长江二桥与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之间,是武汉首座三塔斜拉桥,主跨为616米,桥面宽29.5米,建成后将是世界上最大跨度的三塔斜拉桥和世界上最大跨度的结合梁斜拉桥。大桥于2008年10月1日开工建设。
为了将这项世界级的工程干好,项目部利用科技创新和管理升级不断提速工程进度,先后攻克了七项技术难点,取得了十余项技术成果,保证了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在桩基施工中,面对三峡首次试验性蓄水对水位的不利影响,项目部及时进行方案优化,利用锚墩定位系统使半个足球场大近五层楼高的钢围堰仅以1公分偏位,精准“落户”江中;在主塔下横梁施工中,经过缜密计算,项目部克服下横梁支架受力等问题,一次浇筑混凝土2000立方米,填补了国内下横梁大方量一次性浇筑混凝土的技术空白;塔梁同步施工中,项目部充分协调10余家作业队伍,保证了立体交叉作业与水上高空作业的统筹兼顾,实现了主塔与桥面的同步延伸,大大缩短了工程建设工期。此外,在6*90米跨深水区承台施工中,项目部利用钢板桩围堰代替钢围堰施工,节约成本上千万元,在岸滩预应力箱梁施工中,通过引进夯扩桩施工代替钻孔桩施工节约成本200余万元,在材料、人工成本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实现了工程提速不提价。
项目部进行技术攻关的同时及时将科技成果转化成专业学术成果,项目部先后申报五项工法;获得四项国家级优秀QC成果奖;一项湖北省优秀QC成果奖;一项武汉市优秀QC成果奖,其中3号墩钢围堰精确定位控制方法获得国家专利。
工程建设中,项目部重视党建工作,不断增强党建活力,利用“检企共建”“警企共建”“军民共建”三项共建同促工程健康发展,项目部重视保护农民工各项权益,为他们搭建生存平台和发展平台,累计进行各类农民工培训上百次,为构建和谐项目保驾护航。大桥建设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注,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杨松等领导都曾视察武汉二七长江大桥建设情况。
在大桥合龙仪式上,武汉市委副市长孙亚及市政府有关部门领导、武汉城投以及参建单位分别致词,二航局党委书记汤永生、五分公司党委书记张文胜、五分公司副经理、二七长江大桥项目经理徐斯林以及二七大桥全体参建者参加合龙仪式。
据悉,二七长江大桥建成后对缓解过江交通压力、实现武汉市二环以内“30分钟畅通工程”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部崛起”战略、推进武汉“两型社会”改革试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均衡、协调、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航网群 Network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