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公司要闻

首页 新闻中心公司要闻

在巴基斯坦打造建港“新速度”

发布时间:2015-04-13阅读次数:
50名技术管理人员,10个月,建设完成一座码头。
几组数字,概括却又无法完全概括二航人建设巴基斯坦卡拉奇液化天然气(LNG)码头的历程。
望之不难,实施不易。海外施工,人员调配、设备材料配置无一易事,由于天气和设计等原因,工程有效施工期又打了八折,但兑现业主的承诺不能打折,为了实现对业主的承诺,项目部全体员工马不停蹄、披星戴月追上了总体进度,并提前6天与业主进行码头移交,被外国的总工程师由衷赞叹:“It makes the impossible possible!”。
项目的国际采购
在巴基斯坦施工,可供选择的材料有限,为了采购型钢,物资部门基本跑遍了卡拉奇建材市场。有些材料可以在当地购得,但多数材料无法在当地采购,钢卷板和PHC桩等主材就是通过国内采购运输,由于运输时间长加之一些是急需材料,如波纹管、钢绞线等,项目部就在附近的阿联酋等国家采购,满足项目需要。
与此同时,项目部增加设备材料投入,引桥施工有31个排架,按常规,项目部投入9套支撑系统就可以满足现场需要,为了加速现场进度,项目部投入了15套支撑系统,节约了拆卸周转的时间,必要的投入赢得了施工的时间,此时,时间就是金钱。合同中规定如果项目推迟一天工期就要罚款6万美金,如果提前完成则一次奖励一百万元美金。最终,项目部提前6天进行了移交,必要的投入赢得的除了工期还有奖金。
兄弟齐上阵
除了项目部管理人员,在卡拉奇LNG码头施工高峰期还有400多名当地员工,卡木兰就是其中的一位,卡木兰不是第一次在二航工地工作,算上LNG码头这是他在二航的第三个工地。卡木兰学到了专业技术,还将自己的兄弟介绍到了工地上,他的哥哥在前场也干得不错。基本上,每个月卡木兰和哥哥都能获评项目部的“月度之星”,有时是一些奖金,有时他们会选择休假,项目部人事主管介绍。
像卡木兰一样亲戚、朋友互相介绍到二航工地上工作的不在少数。项目部充分尊重当地人民习惯,合理的薪酬让很多当地人都愿意跟着中国的企业工作,有100多名当地员工都是从上一个项目跟着转战到LNG码头的,由于有了实践操作经验,他们成为了LNG码头现场操作的中坚力量,带动和影响了其他当地员工。
改变和学习是相互的。带卡木兰的测量主管陈小明清楚的记得,6年前卡木兰初到工地时的情景,一身巴基斯坦传统服装长袍,工作几天就不见了人影,陈小明刚要再招聘新工人,卡木兰又回来了,陈小明用英语磕磕绊绊的和卡木兰讲了项目部作息时间的规定,沟通过后卡木兰才慢慢地开始遵守项目部工作纪律,为了方便工作,卡木兰也主动将长袍换成长袖长裤。在陈小明的帮助指导下,如今卡木兰已经达到了中级测量工水平,除了学到测量专业知识,卡木兰还和陈小明学会了汉语,而陈小明也在与卡木兰交流中,把英语说得更流利。
赶潮的人们
卡拉奇LNG码头项目部并不大,大家活动场所也很集中,但在施工的高峰期时,接送职工上下班的大巴车上却没有几个人。为了抢工期,一部分人主动住到了船上,负责船舶调度的曾三货就是其中一位,他这一住就是2个多月没有上岸。在曾三货的床边有一张潮汐表,赶上半夜涨潮,曾三货就会提前通知大家要早起,所以,大家都戏称他“赶潮的人”。
人在海上飘,难觅其人,却是对讲机里最活跃的人。每天一开工,每个分部都想“霸占”着船只搞自己那摊子事,曾三货是有着三十多年施工经验的老工长,技术员的小心思被他看得清清楚楚,不是对讲机里叫得欢的有船用,他根据施工的轻重缓急安排船只施工,让9艘船只发挥最大潜能。
没住在船上的也是24小时不间断抢进度。负责T梁预制的技术员韩邵峰和崔秀浩,两人分早晚班在现场负责生产,下午时间两人进行现场交接。硬是2个月的时间啃下了137榀T梁,保证了引桥铺设。
项目副总工江群龙说:抢工的那100天里,我们不是经常加班,而是一直加班,项目能够按时完成,主要是整个项目团队各个部门和所有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大家的干劲都很足,齐心协力,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前进。有了这样一个不怕吃苦,愿意付出,遇到困难一起冲的团队,这才是能够创造出奇迹的根源,也就不足为奇为什么他们可以打造出建港的“新速度”了!
二航网群 Network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