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5日,随着船闸6#闸室第一仓混凝土的顺利浇筑,标志着江西新干航电枢纽工程W3标进入船闸主体工程施工阶段,比原计划提前了半个月。
今年赣江流域天气异常,赣江主汛期由4月份提前至3月中旬,由于主汛期提前来临,原施工组织设计中3月底应完成的节点计划被一场不期而遇的超标准洪水打乱。而早在2015年11月,赣江流域就出现罕见的冬汛。受两次超标准洪水的影响,工程工期整整耽误约4个月。
面对困难,项目部积极应对,一方面组织专家组进行现场考察,并召开主体工程恢复施工专题会议,针对当前阶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会议就如何优化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了深入探讨;另一方面召开船闸全年围堰施工方案专题会议,制定具体可行的赶工方案,方案进一步优化了施工流程,并就如何加强资源配置,细化赶工措施作出明确规定。
由于抢工期间现场交叉施工,各工点、工序间存在较大干扰,加上持续性阴雨天气的影响,进一步增加了围堰填筑、道路维护、模板吊装等工序的施工难度。不利的气候条件,考验着项目部的赶工决心和管理智慧,变不可能为可能,成了项目部全体员工的共识。
为确保赶工方案的落实力度,项目部一方面增加人员、设备,施行24小时作业制度,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抓紧赶工;另一方面明确各施工区、各作业点的责任人和施工任务,并加强现场协调管理力度,减少因相互干扰和制约对施工进度造成的不利影响。
在保证施工进度的同时,项目部高度重视工程质量和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项目部以过程管控为核心,通过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技术交底和培训教育,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质量、安全检查,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质量隐患及时纠偏和通报,并实行严厉的奖惩机制,对发现的问题严肃问责。
据了解,新干航电枢纽工程W3标船闸闸室全长230米,船闸6#闸室长17.38米,宽13.5米,采取分层浇筑法,第一层浇筑高度为2米,共需浇筑混凝土469.26立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