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分公司承建的宜昌市第9座长江大桥——伍家岗长江大桥南岸主塔成功封顶,预计2020年底实现贯通目标。
伍家岗长江大桥是宜昌城区首座主跨度千米级的大桥,为双塔钢箱梁悬索桥,采用一跨过江的方式,主塔高157米,主跨1160米,桥宽31.5米,采用双向6车道城市快速路标准建设,设计车速60千米每小时。该桥是《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中湖北省19座过江通道之一,连接宜昌市伍家岗新区与点军滨江生态新区,上距宜万铁路长江大桥5.3公里,下距宜昌长江公路大桥6.3公里,是宜昌市实现“一江两岸”共同发展,构建“四纵五横”快速路网的重要控制性工程。
分公司承建的南岸施工和生活区域距离“水中大熊猫”中华鲟保护基地仅仅一墙之隔,所处流域是中华鲟的核心保护区,距离上游洄游产卵区域不到十公里。为了降低施工影响,同时保障长江生态屏障,分公司在施工过程中注重绿色环保措施。项目部否定了掘进速度快、效率高的旋挖钻施工,改成效率相对较低但对地层无破坏的冲击钻小冲程施工。项目部采用泥浆双泵内循环施工法,既避免了就地排放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实现“零排放”,又减少了泥浆外运,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成本。与此同时,施工过程中大力推行自动喷淋技术,设置粉尘监测识别系统和噪音监测点,各类可能产生强噪音的部件尽量在加工场制作完成,将现场切割制作等产生的噪音降至最低。项目部还与宜昌中华鲟保护救治监测中心开展了一系列的交流活动,通过邀请专家授课、发放宣传册、制作宣传标语等活动,让员工进一步了解了中华鲟的生活环境和保护政策,项目员工参与了大型长江珍稀水生生物增殖流放活动。
伍家岗大桥南岸主塔塔柱采用公司自主研发的液压自动爬模系统进行施工,单节4.5米,分为35个节段逐步爬升。通过技术攻关,创新性地实现了“空中变轨”——保持爬模平台位于高空不动,按照后期施工要求,变换平台轨道位置,以此解决了装饰条和爬模平台施工的矛盾。项目部还对爬模平台的安全防护体系进行了全面的升级——选取了爬模平台的两个对立面,分别拓宽至与相邻面连接,打通四间“房”,形成“包边式”设计,形成一个全封闭的“口”字,将主塔施工区域牢牢包围。为保证安全,项目部对爬模平台搭建材料进行优化,走道板采用刚度大、重量轻的镀锌板替代活动钢板,采用定型钢栅网替代铁丝网做四周防护。
项目技术团体还在主塔混凝土外观质量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钢绞线冷铸锚半成品索技术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科研攻关工作,累计取得8项专利。项目建设过程中高度重视党建工作,获得了宜昌市2018年度“工人先锋号”、宜昌市“五四红旗团支部”、公司“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
伍家岗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后,将实现宜昌城区中环闭环,内中外三环真正成形,有机串联伍家岗区与点军区,真正实现“同频飞翔”,有效缓解宜昌城区的过江交通压力。同时,对于实施国务院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推进宜昌现代化特大城市和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