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公司要闻

首页 新闻中心公司要闻

汉江首座三塔式悬索桥建成通车

发布时间:2020-06-24阅读次数:

 

6月24日,由中交二航局投资建设的汉江首座、世界第四座三塔式悬索桥——襄阳凤雏大桥(原名庞公大桥)建成通车,襄城与樊城间再添一条过江新通道,大桥独特的外观造型也使其成为古城襄阳新地标。

凤雏大桥位于襄阳市内环线以内,北起樊城区长征路与大庆西路交汇处,南至襄城区庞公路与凤雏大道(原名星光大道)交叉口,线路全长2.6公里。跨江主桥为三塔钢混结合梁悬索桥,长756米,主跨378米,主塔为钢混结合门型架结构,其中1号、3号边主塔位于汉江两岸,塔高61.9米,2号中主塔位于汉江江心,塔高69.8米,桥面设计为双向六车道,行车时速60公里。

据介绍,该项目是襄阳市首个落地实施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 也是湖北省首批PPP项目,还是入选国家财政部第三批PPP示范项目之一,由中交二航局采用“PPP+政府采购”模式建设,该模式实现了襄阳市政基础设施领域投融资、运营主体的多元化。该项目全生命周期为15年,其中建设期3年,运营期12年。

大桥于2016年10月正式开工建设,中交二航局建设团队积极应对重重挑战:在临江城区锚碇施工中,实现了国内首次将液压抓斗与冲击钻相结合的成槽施工工艺应用于国内最小直径(35米)圆形地连墙施工,有效解决了强透水地层易塌孔的技术难题,保证了地连墙成槽精度、质量与工效;在钢混结合型主塔施工中,将自主研发的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应用于钢塔柱与混凝土塔柱结合段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中,有效解决了索塔钢混结合段混凝土易开裂的技术难题,大幅提升了桥塔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这也是世界上首例大体积UHPC材料在索塔钢混结合段的成功应用。

此外,大桥所在汉江水域是襄阳市重要水源地,为国家一级水源地保护区,为避免影响此处生态环境,中交二航局项目部制定了完善的泥浆处理方案,设计出一款环保型泥浆输送系统,使水上作业区与陆上废弃泥浆池相连,因势利导将水上桩基施工产生的废弃泥浆引流至陆上废弃泥浆池中进行集中处理。《适用于水上钻孔灌注桩施工的泥浆输送系统》于2018年获得实用新型专利。

凤雏大桥建成通车后,作为连接襄城与樊城的新过江通道将有效缓解新老城区间的交通压力,有力提升襄城庞公片区和樊城人民广场片区的交通通行能力,同时与凤雏大道发挥整体效用,带动庞公新区经济发展,助力襄阳实现新跨越。(延涵)

二航网群 Network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