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之钻”首节钢围堰成功下水
6月5日,由中交二航局承建的香炉洲大桥30号主墩首节钢围堰成功下水,标志着大桥建设进入大干期。

香炉洲大桥项目位于长沙市望城区,东起书堂路,西至腾飞路,跨越湘江,经江中香炉洲,主线全长约3.24公里,采用双向6车道城市主干路标准建设,设计行车时速60公里。其中由二航局承建的湘江跨度最大独塔斜拉桥——西汊航道斜拉桥全长480米,主跨300米,桥面宽37.5米,主塔采用“湘江之钻”方案,为钻石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塔高202米,为长沙市跨江大桥最高高度。
大桥30号主墩采用“先围堰后桩基”施工方案,钢围堰长48.3米,宽31.5米,高24米,分4节在船厂制作后,分节段运往主线桥21号墩下游处,通过临时抛锚系泊,进行固定接高,待4节钢围堰完成接高后,整体通过拖轮浮运至30号主墩桥位,定位下放至指定位置。
此次下水的首节钢围堰高6.6米,重383吨,经过近10小时连续作业,顺利吊装下水运送至21号墩下游处临时固定,为后期接高及浮运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杨杰)
6月6日,历经32小时连续施工,由中交二航局承建的湖南在建最大跨度钢混组合梁斜拉桥、官新高速关键控制性工程——马路口资水特大桥6号主墩承台首层浇筑顺利完成。
6号主墩承台采用重达1700吨的巨型钢吊箱作为止水结构。承台长约39.8米、宽22.8米、高6米,设计混凝土浇筑总方量为5448立方米,分两次浇筑,首层浇筑高2.5米,共需浇筑混凝土2177立方米。
为确保承台大体积混凝土顺利浇筑,项目部组织技术力量展开科技攻关,将承台混凝土缓凝时间提高到30小时以上,另外布置两层冷却水管进行24小时不间断冷却水循环,确保了混凝土在水化热反应下内外温差不超限,符合抗裂等指标。
此外,项目部还组织了承台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评审,通过提前对人员、物资、机械设备等进行精密部署,紧抓关键工序、严格安全技术交底,确保了此次承台浇筑的顺利实施,也为后续施工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薛睿 易鲁)
6月6日上午,由中交二航局承建的暮坪湘江特大桥首根桩正式开钻,标志着项目主体工程施工正式拉开帷幕。
暮坪湘江特大桥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是连接河东南部新城及河西湘江新区大王山片区的重要过江通道,也是长沙市南横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起于河东暮云片区,止于湘江新区大王山片区,跨越湘江,主线全长约1.83公里,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80公里,主桥为70+2×180+70米飞燕式钢桁拱桥,宽42.5米。此次施工的桩基位于西岸涉水引桥区域,桩长32米,桩径2.5米,采用端承摩擦桩设计。
作为长沙南部片区骨干路网的重要一环,暮坪湘江特大桥项目的实施将极大缓解长沙南部片区、洋湖生态新城、大王山旅游度假区的过江压力,进一步打通片区内部交通瓶颈,促进长株潭融城核心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吴勇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