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北岸一隅,连片的农田在惨白的冬季焕出了不寻常的绿色。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挖沟村的菜农商志钢在地头儿忙活着,天气很冷,他的额上却热气腾腾的,脸上挂着开心的笑容。
“别看这个村子小,种出来的菜能有好几百亩地,方圆十几里没有哪家没吃过我们的菜!”商志钢自豪地说,手指着不远处,“自打有了这条路,我们的菜出村就更方便了。”
商志钢口中的路名为“桥星一路”,因中交二航局双柳长江大桥项目通行需要升级修建,硬化宽度达8米,而在此之前,通往村里的道路除去一条“村村通”,就只有几条两三米宽的小路,出行非常不方便。
这些情况立即引起了项目部的重视。作为在鄂的大型建设央企,双柳长江大桥项目一直保持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同时根据施工需要,也要有可通行重型卡车能力的便道。在经过讨论后,项目技术组很快拿出了一套道路硬化方案,在原有路线的基础上,通过公路规程标准的混凝土浇筑、沥青铺设等方式,为挖沟村修筑出了一条宽敞大道。
项目还在尽量不破坏田地的基础上对路面进行了加宽处理,并开创出了数条出行路线,大大提高了通行能力,项目部将道路临时命名为“桥星一路”、“桥星二路”、“航金路”、“航银路”、“聚才巷”等,得到了附近居民的一致好评。
不仅如此,项目部还“因地制宜”,与村里的菜农展开合作,新鲜的蔬菜从菜地到员工食堂的餐桌上,往往不超过4个小时。“现在路修好了,销路也变宽了,每个月能轻轻松松增收1000多元,生活更美好了。”商志钢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