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航三要闻

首页 新闻中心航三要闻

匠造精隧,大道同行|②创新工作室展播

发布时间:2023-08-30阅读次数:

匠造精隧,大道同行。

 

在长大隧道施工领域,公司起步就是世界级工程,高起点进入长大隧道领域。南京扬子江隧道是中交二航局和公司历史上第一个超大直径地下盾构项目,也是全世界同类隧道中规模和技术难度最大,地质条件最复杂的隧道,被誉为“江底 70 米深处的世界级工程”,公司在世界上首次使用穿梭仓饱和气体带压换刀技术,并首创超高压下注浆法更换盾尾刷技术。

 

而后,公司又相继承接了哈尔滨地铁3号线、青岛轨道交通 13 号线等多个省市重点项目,轨道交通、长大隧道“主力军”地位不断巩固,实现了从“跟跑”再到“领跑”的重大转变,成为中交集团当之无愧的专业排头兵。

 

房桢轨道交通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6年11月,由中交(南京)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房桢、相关项目负责人及技术人员共计23名成员组成。创新工作室的目标是通过创新工作室增强公司轨道交通施工核心竞争力,完善和建立健全公司轨道交通工程技术管理的创新激励机制,培养和造就一批德才兼备、创新能力强、层次高的创新型人才队伍,不断提高公司在轨道交通施工领域的科学管理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

 

创新工作室团队积极投身群众性科技创新活动,围绕企业施工生产、技术和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广泛开展技术创新、科研攻关,充分发挥创新工作室示范引领、集智创新、协同攻关、传承技能、培育精神的功能,形成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的职工创新项目,为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地区经济振兴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工作室的首要任务是轨道交通领域技术的学习、研究和创新,以在建轨道交通项目为依托,开展科研项目的研究,总结一系列先进成果,推动项目规避风险、攻克技术难题、总结发表创新成果以及成果的转化应用,旨在逐步提高公司在该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在体系管理方面的成果丰厚,其中,《轨道交通项目管理标准化系列汇编》、《地下车站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地下车站施工安全控制要点》、《现场巡视要点》等管理办法得到业内专家的积极认可。

 

另外,从工作室孵化出的多项创新技术也不断得到应用和验证。例如,多风险源环境大型复杂地铁车站施工成套技术在南京地铁6号线、11号线的施工中得以拓展运用;植筋孔竖直向上打胶装置专利、渣土运输车轮胎泥土去除装置在南京地铁6号线充分运用;地铁车站盖挖段下穿既有城市主干道隧道结构体系依托换施工工法、超宽车站的研究成果等在南京地铁11号线充分运用。

 

工作室成立以来,取得各类创新技术成果25项,专利24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发表论文58篇(其中核心期刊14篇),获得了黑龙江省级创新工作室的称号,不仅如此,工作室还培养了高中级职称以上人才22名、项目经理3名、公司副总工专家2名,2名工作室成员荣获副省级劳动模范称号。

二航网群Network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