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对联,一股梅香,一影迷离,一片燕影,一季明春。
攥一张回家的的车票,漂泊的心酸,在汽笛声中告一段落。路在脚下延伸,步履坚实,但又无比轻盈,不知不觉间加快了速度,却始终觉得还不够快,回家的欲望愈演愈烈。矮檐灰瓦,青苔小路,褪色照片,深沉古井,家的模样日渐清晰,那是生长的地方,那是梦开始的地方,那是温馨的港湾。哪怕舟车劳顿,哪怕身无分文,家的大门永远是心的朝向。
每家每户都像商量好的一样,一夜之间穿上了红妆,所有元素都在喧闹中愈发兴奋,红火,热烈。过年了,不是吗?家中的边边角角,也许有些日子没打扫了,结了蛛网罢,落了尘埃罢,一块布,一瓢水,擦去旧味,期待新的生机。平时的工作也过于繁忙,忽略了时光的消逝,在这一刻被触碰,不单是记忆,也如尘土,旧痕不曾淡去,新年压旧年。
曾经听过这段故事,女儿对妈妈说:“我以后能不能不结婚啊。”妈妈说:“如果你能在过年的时候,看到爆竹声中,压岁迎新,家家团圆,而你孤身一人不落泪的话,那么你可以。”是啊,这种人间烟火太美妙,太动人了。家庭主妇忙前忙后的准备年夜饭,寓意“平安”的豌豆苗,寓意“路路通”的水芹,寓意“年年有余”的鲤鱼等菜肴端上桌,那份念想仿佛触手可及。饭桌上大人们斟茶倒酒,畅谈着一年的工作情况,探讨着人文地理;年轻人谈论着学业,理想,抱负,婚姻;小孩子们交换着自己的玩具。长辈对晚辈的殷切希望,父母对孩子的起首翘盼,年轻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融入在这年夜饭中,更随着烟火升华到远方。
三十守夜,初一拜年,初五迎财神,十五庆元宵。但是城市中已有些许年听不到爆竹声了,年三十至年初五彻夜的噼里啪啦已成为历史,路过农村听到几声鞭炮响,眼神竟不知是欢乐回味还是哀伤,儿时一起放鞭炮的玩伴,现已长大成人,偶尔聚在一起议论着当年的种种,蜘蛛王、窜天猴、冲锋枪、水老鼠……子女在旁边听的津津有味,脸上写满对放烟火的憧憬和期待。
在年里推陈出新,许下愿景,幸福者幸福,多美丽。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期待,渐远,四季,予你,年来,年往。(高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