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领域中转型蝶变
在创新引领的进程中迸发澎湃动力
擦亮二航船闸施工名片
10月29日,湖南国企“十大创新工程”正式揭晓
由湖南省水运建设投资集团负责建设
二航三公司负责施工的
湘江高等级航道建设规划重要组成部分
交通运输部、湖南省重大水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国务院确定的湖南省对接长江经济带重点建设项目
湘江二级航道二期工程
被授予“十大创新工程”提名荣誉
第一个在湖南省水运建设领域
推行施工标准化
第一个在湖南省公路水运建设领域
开展“品质工程”示范创建
船闸实现了
设计理念创新
施工标准化
严控安全风险
质量通病治理
绿色生态环保
智慧工地和智慧航道
……
等一系列“品质工程”示范成果。
该项目为湖南省第一个紧邻已建枢纽一线船闸新建二线船闸、补建鱼道进行生态补偿的纯社会公益性项目,具有防洪度汛压力重、土石方开挖和混凝土工程量大、工程地质和周边边界条件复杂、施工组织和协调难度大等特点。项目批复总概算31.23亿元,涉及衡阳市、株洲市两市,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按照2000吨级二级航道标准整治湘江衡阳蒸水河口至株洲航电枢纽154公里航道,在大源渡航电枢纽和株洲航电枢纽各新建一座2000吨级标准二线船闸、一座鱼道和跨船闸桥梁,建设衡阳水上服务区及其他航道配套设施。
项目采用分期分批开工方式,项目主要控制性工程——株洲航电枢纽二线船闸及鱼道工程于2016年3月开工建设,2018年10月30日高质量建成通航;项目另一主要控制性工程——大源渡航电枢纽二线船闸及鱼道工程于2019年9月27日高质量建成通航,整个项目计划2020年12月全部建成投产。
随着株洲、大源渡航电枢纽二线船闸相继高质量建成通航和补建的两座鱼道投入使用,湘江衡阳蒸水河口至城陵矶河段航道全部由1000吨级三级航道提升至2000吨级二级航道,株洲、大源渡航电枢纽船闸年单向通过能力均由1260万吨提升至3710万吨,株洲、大源渡航电枢纽船闸过闸船舶平均每艘船舶核载吨位由1373吨增加至1925吨,同时过闸运量大幅增长、过闸货物种类呈现多样化,社会效益显著,对助推湖南省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促进湘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化湘江沿江产业布局、推进船舶大型标准化、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实现通江达海新格局、湘江鱼类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等均具有重要意义,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提供支撑保障。
之所以能够获得十大创新工程提名,得益于该项目在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不断提升项目科技含量方面所做的努力。项目团队结合项目特点开展了爆破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船闸BIM技术应用、深基坑开挖稳定性控制理论及成套技术等多项科研课题研究,项目主持、参与的科技成果荣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次、三等奖2次以及部级施工工法1个、省部级创新奖三等奖1次、软件著作权3项、部级样板工程1项等多项各类奖励,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水运工程》(2019年第3期)刊发关于项目模型试验、勘察、设计、施工、建设管理方面的论文33篇。其中:结合项目爆破施工具有工程量大、紧邻京广铁路和正常运营枢纽船闸爆破施工、已建枢纽通航水位以下爆破施工、正常通航水域水下爆破施工等特点,项目爆破安全管理取得的科研成果通过院士专家组现场评审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最终荣获“部级样板工程”、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荣誉。(汪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