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航三要闻

首页 新闻中心航三要闻

90后劳模王鹏:扎根施工一线,行动诠释担当

发布时间:2020-05-01阅读次数:

当一名从小立志成为空军的90后,踏上了建筑施工领域的道路,王鹏,一名普普通通的90后,坚守了“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初心,大学毕业后,拒绝众多稳定优质的工作,毅然选择了工作性质漂泊、条件相对艰苦的中交二航局三公司项目施工一线,开始了人生历练。他靠着踏实勤奋、创新进取、奉献无私努力实现了当代大学生的华丽转身,在入职五年多的时间里,逐步积累,不断成长,凭借出色的工作业绩,2020年获评镇江市劳动模范,用奋斗的青春彰显了劳动模范的的崭新风貌。

他创新进取,立足岗位建功

他曾参与承建的牡丹江大桥改造项目是将牡丹江大桥旧桥、西三条路跨古城街桥及两侧引道由双向四车道改造为双向八车道的工程,建设内容包括3座新建桥梁、道路、排水等,总长约1445米。而此项目却位于牡丹江中轴线上,为牡丹江主要过江通道,附近居民众多,施工期间原桥需保持部分时间通行,保通压力巨大,工期极为紧张;经过勘察,牡丹江岩层较浅,强度高,水下相邻桥梁深基坑开挖及钻孔难度大;更加严峻的是,牡丹江地属高寒地区,昼夜温差大,冬季最低温度达零下30多度,冬期施工过程中,如何保证混凝土现场浇筑及养护温度全部达到零上15℃以上,如何确保施工人员克服极低气温困扰,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同时,旧桥年久失修,对尚未接触过的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的管理人员,如何正确的掌握与使用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认真研究施工工艺、积极探索技术研发。在担任牡丹江大桥改造建设项目工程部副部长的这段时间,他主要负责南北岸引道、下游新建桥梁的施工。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南方人,王鹏说,“在牡丹江大桥施工现场,最难以抵御的是那刺骨的寒风。常年10月开始下雪,冬季平均温度-15℃,最低温度达-35℃。极致寒冬下,大规模持续性冬季施工,在牡丹江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零下三十度极度严寒环境下,现场如何正常施工?设备如何正常运转?质量安全如何保证?众多棘手的难题接踵而来,但留给我们二航建设者的时间算上冬季施工也仅有一年时间”。

他身体力行、知行合一,在深入研究施工工艺的同时、积极进行技术研发,先后参与或主持《地下综合管廊的回填方法》、《基坑支护拉森钢板桩系统及施工方法》、《倾斜岩面钢护筒固定及底部堵漏方法》、《钢护筒定位支撑装置》、《轻质高强混凝土预应力装配式套箱》、《冲击钻钻头打捞工具及方法》等8项发明专利,《抽渣筒结构体》、《预应力箱梁存放装置》、《预应力箱梁预制内模》等6项实用新型专利的研发工作;他认真进行课题攻关,主持的QC课题《控制高寒环境下现浇箱梁外观质量》,获得2016年度江苏省交通运输行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黑龙江省工程建设优秀QC小组一等奖、全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优秀成果;他参与的《高寒地区城市预制梁桥冬期加固施工技术研究》科技研发,承担了高寒环境下桥面破除、零下30℃、跨全冬季及整桥主体施工研究与实施,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保证了零下30度高寒地区桥梁主体结构冬季施工、旧桥桥面无损破除的顺利进行,保证项目的安全施工。

一次次突破常规,挑战严寒,破解困局,牡丹江大桥成为了该市的施工标准,牡丹江大桥改造建设项目也先后荣获2016年度黑龙江省建设工程“结构优质”奖、黑龙江省建设工程“A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样板工地、2017年度黑龙江省“龙江杯”、2018年度“国家优质工程”等荣誉称号。

善于总结施工经验,不断学习钻研进步。为了“一年建成牡丹江速度”艰难任务的圆满完成,实现黑龙江乃至东北地区冬季施工的历史性突破,在这期间,他一刻也没有停止学习钻研。施工期间,他积极参与优化项目最大的单体混凝土方量660m³的古城街现浇箱梁冬期施工保温技术施工工艺,几次提出保温预热施工中温差控制措施的改进建议,对冬期施工的结构质量和外观替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在深基坑开挖过程中,项目使用钢套箱防护施工技术,最大程度的减少了对相邻桥基础的影响,这一切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写在纸上;对首次接触的旧桥加固体外预应力张拉技术,虽不属于他的管理范围,但对新技术的渴望下,他多次进入体外预应力施工现场,仔细观察、研究各道施工工序细节;对疑问之处及时请教现场一线施工人员,认真记录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回到驻地办公室后仔细梳理,认真总结。

他边干边学边总结,先后撰写发表《严寒地区现浇箱梁冬季施工保温措施介绍》、《新型保温隔热技术应用》、《旧桥体外预应力张拉有限元分析技术的介绍》、《体外预应力技术在旧桥加固中的应用》、《相邻桥深基坑开挖采用钢套箱防护施工技术》等5篇论文;同时,他工作之余始终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将学习的氛围贯穿整个工程施工始终,带动整个工程部共同学习进步。在2018年9月,他参加工作的第四个年头成功取得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证书。虽然牡丹江大桥改造建设项目已顺利交工4年有余,但当时参与建设的工程部技术人员在他的带动下始终保持认真学习的态度,也硕果连连,多人取得国家一、二级建造师证书。

这位年轻的90后劳模,如今已众多专利在手,被大家问起时,只说了:“热爱与责任”。热爱,促使他变身技术精英;责任,推动他展现青年作为。

他奉献社会,谱写青春华章

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多次参加社会抢险,勇于承担社会责任。2016年3月,牡丹江江南会展中心地下室突遇大火,在项目接到牡丹江市建设局关于消防队协助救援的请求后,他急速配合组织项目青年员工在危急时刻,倾力驰援;同时及时配合调动挖掘机8台、破碎锤8台、风镐10台,为救援活动提供坚实的后盾,救援完成后积极组织工人投入生产。2019年10月19日,临近京哈高速项目驻地的G102国道一辆小型载货汽车发生火灾,交通瞬时瘫痪。危急时刻,他与安监部、工程部等20名青年员工抱着沉重的灭火器,一起火速赶往事故现场组织灭火,并积极组织人员疏散、车辆疏导。即使着火的车辆很容易二次爆炸,他也依然义无反顾,最终在消防车来之前暂时控制住火情,当被围观的民众问到哪里人时,他掷地有声回答“二航人”!

他砥砺前行,传承工匠精神

“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传承数千年的工匠精神,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亦或是将来,都是我们民族不可或缺的精神。王鹏曾说:“我们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精神,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做到极致,把工匠精神发挥出来,我们所造的工程产品必将达到一个非常高的高度。”

王鹏如同一颗螺丝钉,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他用行动展现了青年“劳模”的风采,诠释了青年“劳模”的担当。在未来的工作中,他会更加坚守自己的信念,以梦为马,不负韶华,让青春的旗帜在公司双城驱动高质量发展征程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工会办

 
二航网群Network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