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2日,位于湘江流域衡阳市境内的湘祁二线船闸施工现场,天空中,无人机时而急停、时而盘旋,6个分布在船闸施工区域2千米范围的摄像头360度转动;围堰上,“抢险”的运输车急速穿梭;基坑内,施工人员、设备及重要物资有序撤离;临时指挥所里,来自水文、海事、航道等部门的数据不断向指挥所汇集,“湖南水文公众一张图”系统的船闸闸址动态水位、流量、降雨量等数据滚动播报,墙面的电脑投屏不时的全方位、全视角切换现场画面,防汛领导小组成员紧盯屏幕,分析无人机和摄像头实时传输回来的实况画面,手握对讲机,从容地通过无线网络远程调度“抢险一队”、“抢险二队”、“后勤保障队”、“医疗救护队”、“巡逻警戒队”、“技术组”等6支队伍有序开展现场“防汛抢险”。这个紧张有序的场面,是湘祁二线船闸项目开展的2020年度防洪度汛应急演练情景。
根据国家防指分析,今年入汛比往年提前2天,爆发区域性暴雨洪水可能重于常年,极端气象水文事件可能多发,有可能发生流域性大洪水,水涝灾害防御形势严峻。在此背景下,项目部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的要求,模拟了湘江流域普发暴雨,湘祁二线船闸施工区域在未来8小时将发生超十年一遇洪水后(洪峰过境流量12000m3/s,水位75.54m)的实战化抗洪抢险演练。按照市防指批复的预案,当预报流量大于12000m3/s时,启动Ⅱ级响应,基坑主动充水平压。演练情景选择了航道疏浚船舶靠岸抛锚、上游围堰排水口封堵、基坑人员设备撤离、下游充水口封堵体挖除充水平压等四个典型度汛措施。
本次演练最大亮点是改变传统的现场指挥调度模式,采用室内视频指挥调度+现场实操形式,依托网络化信息系统,精准、高效完成了“实战化”的应急模拟操作。信息化管理模式克服了航道建设项目线路长导致的信息收集不全面、信息反馈不及时、信息不对称等缺陷,也摒弃了拼人力、拼消耗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加快推进了应急管理科学化、现代化进程。特别是通过开拓创新和技术传承,推动信息化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深度融合,新发展理念的指导地位更加突出,高质量发展目标更加明确,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也将更加广泛。
本次防洪演练还邀请了湖南省交通建设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局、省水运投集团公司领导和安全管理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观摩指导,并组织召开了现场点评和评估会,达到了检验预案操作性、检验人员协同性、检验队伍实战性的目标。本次演练提高了项目部全体员工的防洪度汛意识,增强了防汛抢险协调作战能力以及应急反应能力,做到有灾不慌、疏散不乱、安排有序,救援及时,也为进一步完善防汛预案、切实提高防汛抢险的能力打下了实战基础。(易校婷、陈俊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