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航三要闻

首页 新闻中心航三要闻

扬帆地中海

发布时间:2017-09-25阅读次数:

泛地中海公司以色列阿什杜德港码头及防波堤工程施工三周年记

泛地中海公司以色列阿什杜德港码头及防波堤工程项目是二航局推行海外优先战略的又一个硕果,也是二航局首次开启发达国家高端土木建筑市场的一扇门。该工程是目前以色列政府投资最大的项目之一,曾被以色列交通部长卡茨称为以色列的“七大奇迹”之一,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到达地中海沿岸的一个制高点。它也被业内评价为“水工博物馆”工程,因为它的施工几乎包含了课本上所有的水工结构形式。2014923日,中以两国在以色列总理办公室签署了由中方承建阿什杜德南部港口协议,该协议表明中国交建首次将业务拓展到发达国家市场,中交二航局将在发达国家承建第一个大型港口项目,阿什杜德港工程将成为“一带一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阿什杜德南部港口位于阿什杜德老港以北约一公里处,将设有装卸区、仓库、办公场所等。新港口项目合同额约9.5亿美元,是中国企业在以色列承包的大型工程项目之一。项目于201491日开工,合同要求2022531日完工,主要施工内容包括建造一座工作码头、600米主防波堤延伸、1500米护岸防波堤、1200米集装箱码头、700米钢板桩作业码头、疏浚1000万立方米、填海造地750万立方米、进场道路以及码头附属工程等,总工期为93个月。

结缘地中海  初识以色列

人们提到以色列,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宗教和战争,历史上的“巴以冲突”总能让人触目惊心。但是,在阿什杜德南部港口工作的二航人会带你重新认识历史文化沧桑厚重、经济科技高度发达、社会秩序高效有序的以色列和坚毅、执着、智慧的以色列人。

以色列人对工作的认真、热情,孜孜不倦的学习、工作乃至生活态度,正在慢慢地感染和浸润着初到这里的二航人。他们将大脑中最鲜活的思想、最新锐的观点传递给项目建设者,为他们打开了一扇观察世界、学习发达国家的新窗口。

Blue Book”是以色列施工通用规范集总称,被精明的Philippe老头形象地比喻为“Magic book”,每每在施工现场遇到难题、材料采购上遇到困难,有负责人寻求帮助时,这个倔强的老头总是在摸清事情的原委后,抛下一句“lets check the Blue Book firstly”,然后回到自己的办公小屋,认真查阅和比对合同规范、设计图纸和当地规范,然后直接告诉你“Good or Not good”。

由于引进中国劳工难度极大,以色列政府又极其注重保护当地工人利益,项目部根据以色列法律规定,在当地聘请了海事协调员、现场总工长、HSE外籍经理及安保经理,为了快速融入发达国家市场,还聘请了高级对外协调经理、商务索赔经理、财务经理等要职人员,并与当地律师事务所和索赔顾问公司等开展了长期合作。

都说以色列人是出了名的生意精,怎么跟以色列人做生意呢,首先要了解自己和我们的对手。中国和以色列都有着超过3000年的历史,分别位于在亚洲的东部和西部,在历史上两国有着完全不一样的命运,形成了不同的社会体系,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价值观。因此项目部需要了解彼此的差异,及时做出必要的调整,明智地应对冲突,尊重文化差异,消除沟通障碍,从而推动项目顺利实施,并收获两国人民的友谊。

风雨无阻  任重道远

项目实施前期困难重重。对发达国家的项目质量管理和要求不熟悉,在短期内适应当地的管理有一定的难度。工程涉及到了所有港口项目的施工,分项多。根据设计方提供的技术规格书统计,所引用的规范多达250个,包括了以色列当地标准、蓝皮书、美国标准、英国标准、德国标准、欧洲标准、国际标准等,对项目的整体管控造成一定的困难。

由于项目自身的特点,国际分包和国际采购分享较多,涉及到大量发达国家。

万事开头难,施工已三载,质量管理步入正轨,业主、咨工和设计单位对项目部已完工的分项工程都很满意。入乡随俗,项目部需要服从当地的规范对项目进行细致的质量管理策划,只要充分认识到海外项目的管理特点并且按照策划内容进行项目实施,就能达到质量管理的最终目标。

以色列项目开工初期,由于用于工程施工的资源体量大,价值高,任何一个组织失误都将给项目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项目主要领导经过对以色列及周边欧洲国家的详细考察和技术经济分析,最终先后确定了主要船机设备的采购租赁途径、主要工程材料的采购途径、主要劳动力的组织方式。其中码头工程主要钢材从欧洲进口,防波堤工程石料在以色列当地解决,施工用船机部分从国内组织、部分从欧洲采购,以中国劳工为主结合部分使用当地劳工;在项目初期受劳工配额批准延期制约,项目部采用了把临建及工期紧急等分项工程进行以色列当地分包和国际分包方式,既解决了劳工配额延误的影响又满足了业主的节点要求。

从开工初期起,项目部就充分进行了很好的属地化建设,聘用了大量的当地高级管理人员,为快速适应发达国家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通过沉箱预制、沉船打捞等分项工程的国际分包,既解决了成本及技术短板,也为项目部管理发达国家分包商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三年来的实践证明,项目部在开工初期实行的全球范围内的资源组织模式,不但成功地服务好了项目,也是解决本项目成本和工期压力的一次创新。

20154201155分,中交国际航运有限公司“发展之路”半潜船载运中交二航局大型工程设备驶入以色列阿什杜德港,随着“海建1号”从甲板上缓缓划入水面,标志着有史以来第一艘中国施工船舶进入以色列港口。

工程船舶上空飘扬着的五星红旗再次向世界表明,“中国交通”有能力有实力为其它发达国家的港口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贡献力量。

匠心筑梦  砥砺前行

20148月,二航局中标以色列阿什杜德港项目,三公司和五分公司具体负责施工。该项目面临施工规模庞大、地质条件复杂、高要求等难题,无论从工程质量,还是科技创新、施工标准及施工组织管理来看,都充满挑战。

2015104日,经历了数个月的奋斗,一条巨大的蓝色振冲器犹如蛟龙般,在色列阿什杜德港项目碎石桩实验区冲出海平面,飞溅的海水在空气中留下了一道靓丽的人工彩虹。至此,阿什杜德港碎石桩试桩施工取得圆满成功,在场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胜利的喜悦,聪明的犹太人连连竖起大拇指,褒奖着二航人的匠心,称赞中国人了不起。

为了满足项目技术支持的需要,二航局技术中心对阿什杜德港项目部首次启用了“1+1”服务模式。技术人员深扎一线,很快实现了技术服务工作的高效开展。项目部将工程实际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积极配合技术团队,对碎石桩施工工艺和装备进行研究,经过了广泛调研、多次工艺研究和方案论证,通过对经济性、先进性和施工工期要求进行对比,最终自升式施工平台碎石桩施工工艺应运而出。

“风浪始终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项目常务副总工冯先导说。两年前,他正在给码头打桩,不巧的是,码头后面有一堵直立墙,海浪打到墙上反射回来,高度翻了倍。

地中海的气候特别,每年的4月到10月属于夏季,几乎没有雨,风平浪静;从11月份到第二年的3月属于冬季,冬季也是多雨季节,一般情况下每个月都会有23次的大浪。利用浮式船体在中长周期波浪条件下的无掩护海域进行碎石桩施工,波稳条件恶劣,施工精度及质量很难控制,施工可作业时间短。在这样的环境下施工,必须开拓新思路,一方面必须克服中长周期波浪的影响,提高有效工作时间;另一方面必须保证施工精度和质量,提高施工工效。

碎石桩施工设备配备自升式平台上,平台型长50米、型宽42米、型深5.5米,中间带有月池作业水深可达25米;此外,平台四角上布置有四根采用液压驱动55米长的桩腿,作业时可以将船体抬出水面;平台上除了布置有三台用于碎石桩施工的移动桁车,还配置了克令吊、储料仓、供给料皮带机、柴油发电机组、压舱注排水系统和操船锚机等各种辅助设备,方便海上施工作业。该设备的成功研发和制造,将大大提高二航局在中长周期波浪海域的施工能力和海上施工综合实力。

平台长邵迎海是从国内打桩船抽调过来的老船长,之前一直接触板桩和管桩施工。面对碎石桩这样一个新的施工技术,他没有退缩,知难而上。从来到平台的第一天起就开始琢磨施工工艺和振冲设备运行原理,甚至从设备安装和改造上都给德国工程师提出可行性建议。他对待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始终保持着严谨、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每次平台补料,他都亲自站在门架上值守,时刻关注着补料进度,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门吊操作手杨鹏飞,虽然开吊机打桩是他的岗位职责,可在换班之后,还是能在甲板上看到他的身影,更换碎石管,更换弯头,设备保养维修,一样也不落下。他总是一副干劲十足、甘洒热血的样子,身上充满了满满的正能量。在平日里更是关心船员兄弟,乐于助人,热爱集体。对待生活积极乐观,始终保持着一颗积极向上的心。

技术员陈平参加工作两年了,在平台上一呆就是一年半,平时都很少下来。和他一起进单位的同事们周末在海边享受阳光浴,欣赏地中海秀美景色的时候,他却默默地在平台上坚守岗位。

正是因为他们的付出,LEE防波堤碎石桩施工才得以提前完工,为今年LEE防波堤与Q28码头在冬季之前完成合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碎石桩施工平台系统涵盖海上自升式平台系统、碎石桩作业系统及专用补料船系统,这三大系统整合形成了开创性碎石桩施工装备及工艺,如何合理安排协调三大系统有条不紊地运作显得尤为重要,海力807补料船作为石料补给的关键环节更是重中之重。807补料船长期处于往返码头上料和平台补料的工作循环中,为能保障石料供应,经常会连夜加班码头上料,天还不亮就已奔赴平台施工区域开始准备补料工作。

长期的高强度作业,以及现场的恶劣天气影响,补料船的旋转机构、液压机构以及船体锚机等配套设备经常会出现损坏,每到这个时候,船上的船员兄弟们就开始马不停蹄地抢修,为确保设备性能的完好加班加点,生怕补料不及时而耽误平台碎石桩施工进度。

“正是有像海力807这样的补料船时刻为现场的有序施工保驾护航,我们平台的工作才能更好地开展,抢工任务才能顺利完成”,碎石桩施工技术主管孙浩说。

拥有了自升式碎石桩海洋施工平台,使得项目海上碎石桩施工具备稳定的平台属性、灵活的功能搭载以及其它的零部件共用性。工艺投入使用后,主要负责以色列阿什杜德港码头主防波堤延伸110米和护岸防波堤480米底部的碎石桩施工。据调研,该工艺在国内外无任何先例可循。

不忘初心  践行履约

阿什杜德港项目作为二航局承建的第一个发达国家项目,对“中国制造”和“中国建设”提出了更高质量的要求。该项目是二航局在建的海外合同额最大的现汇项目;技术标准多、难度大(技术规格书多达28个类别,标准参照欧美发达地区,验收标准高且极其严格);工期最长(93个月)、工程节点最多(工期节点高达38个);税务征收品种较多,额度高。面对种种挑战,二航建设者砥砺奋进,在地中海畔奏响一个又一个捷报。

2015681258分,Q28码头基础工程打下了第一根超长钢管桩,标志着以色列阿什杜德码头及防波堤项目无掩护海域施工正式拉开帷幕。

Q28码头桩基施工处于风浪较差无掩护区域,施工环境恶劣。开始使用的是400吨顶升平台进行桩基施工。根据技术员现场实际记录,在15天时间里总计完成23根钢管桩的施工,平均工效约1.5/天,即45/月。而根据施工计划,必须达到90/月以上才能满足内控进度要求。“有一次等一个施工窗口,施工人员在平台上足足等了7天。”冯先导回忆。

为了排除波浪,实现平台陆地行走,项目部同期提出桩顶顶推平台优化方案,10月份确定最终方案,11月完成详细设计图纸,并启动加工制造。2016511日开始使用液压顶推打桩平台,平台可在浪高2米的工况下进行钢管桩施打,在浪高2.5米工况下可实现平台平稳移位,实现打桩功效提高至原来的3倍,最终使得Q28码头钢管桩施工比业主节点要求工期提前了9个月。

由于地中海气候的特殊性,每年的11月进入冬季后,海面经常有大浪来袭,浪高可达6米到11米。这时候要停止海上施,冬季防护工程就要提上日程了。由于浪高,工程防护难度大,如果风浪一旦摧毁施工成果,这一年的所有辛苦都将付之东流,而且要付出翻倍的人力、物力、财力来修复。所以项目部委托国内顶尖科研院所进行物理模型试验,进行现场大浪模拟,评估防护结构效果。而且防护结构设计的成果是需要科学数据的支撑和扎实的理论基础。进入冬季,项目技术人员心里的压力和海面上的风浪一样翻滚着,随着工程进度的推进,每一年防护重点都不同。而通过三年来的越冬考验,项目部所有永久工程结构在精细的冬季防护结构保护下安然无恙。

2015729日,以色列时间早上1030分,在航工2002拖轮的牵引下,项目首个长方形沉箱缓缓离开半潜驳的“襁褓”,朝着预定堆存区匀速迈开舞步,守卫在左右的小锚艇时不时地上来“亲吻”它一下,避免它偏离既定轨道,远远看去,就好似海上划过的华尔兹一般,至1110分,这曲美妙的舞曲圆满落幕。

所有预制的长方形沉箱将安装在443米长Q28高桩码头后方,沉箱长25米,宽15米,高17米,为码头后方陆域吹填及挡浪防护发挥重要作用。意大利分包商采用滑模系统工艺在半潜驳上制作了沉箱,采用高性能抗渗混凝土,项目部在预制过程中严格按照欧美发达国家高标准控制质量,在出运前顺利完成了验收。

为确保出运成功,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由于下潜地水深不够,项目部组织多次挖沙作业,共挖沙6万方。在出运前成功进行了模型实验,加强各施工船舶之间的衔接配合。除开半潜驳加水、沉箱系缆和挂缆等时间,项目部仅用了40分钟就成功将沉箱安全顺利出运到临时堆存区并安全注水沉放。

测量部经理陈斌介绍,多波束抛石测量软件,在防波堤建设中,可实时或准实时(半个小时以内)获得高精度测深数据,反映精细的边坡抛石地形,并可精确地计算已抛石量和待抛石量,合理的选择补抛区、抛石量以及评估抛石基床是否达到设计要求,为沉箱下沉安放施工扫清了障碍。

201585日,经过四个多月的努力,位于阿什杜德港海域的一艘沉船被顺利打捞至设计标高。

据了解,该沉船为一艘货船,沉没于上世纪60年代,船长大约150米,包含两个货仓和两个上层建筑,大半船体位于项目主航道内。2006年,阿什杜德港曾对全船进行了切割打捞,但仅达到当时港区发展需要的清除。可以说,该沉船是一个在航道上留存了50多年之久的“钉子户”。

由于无沉船打捞相关经验,加之从国内调遣大型船机设备成本过高,因此项目部对此分项工程进行了国际招标。由于施工地点位于无掩护海域,海上风浪大,作业条件差,安全隐患大,对起重船在海上作业安全性和操作人员技能要求较高,而且沉船年代已久,腐蚀严重,潜水作业安全风险较高。最终希腊公司不负众望,顺利安全按期完成了该分项工程。

工作码头岸线长360米,板桩码头结构形式,后方堆场陆域面积约为5.2万平方米,为后期项目水上施工材料的存放和出运码头。该码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桩基、防波堤、疏浚吹填、振冲处理、水电管网等工艺应有尽有。自20153月开工后,项目部克服劳工配额未到位,船机设备许可办理程序复杂,打桩、防波堤、疏浚吹填交叉作业相互干扰,冬期施工及防护等困难,顺利于20164月投入使用,为后续项目主体施工正常进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Q28码头沉箱安装的主要工作内容是183500吨沉箱的预制和安装,在项目策划阶段即被定义为项目施工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国际招标和合同谈判,项目部将沉箱预制和基床整平进行专业化分包给意大利和希腊的分包商,并于716日将最后一个沉箱安装到位。该节点的顺利实施,保障了Q28打桩和桩间抛石的顺利进行,也为项目部国际分包管理提供了宝贵经验。碎石桩施工由于自主研发打造的专用顶升平台的生产周期,较原方案进度计划推迟了一年开工,但是于20165月初投入施工并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磨合期后,碎石桩平台稳步达到设计功效,护岸防波堤碎石桩施工较节点提前一周完成。下一步,碎石桩平台将移位至主防波堤继续施工。

2017616日,由二航局自主设计制造的全球首艘碎石桩海洋施工平台完成阿什杜德港护岸防波堤480米长曲线段碎石桩施工任务,总计5124根碎石桩,近10万延米,较业主之前规定的完成时间提前75天。

任务完成当天,项目部收到了当地咨工的祝贺邮件,赢得了业主及咨工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赏。这标志着碎石桩平台的良好应用和现场施工工法的成熟,充分证实了公司在海外发达国家的创新能力和施工水平。

201785日,项目部克服地质异常复杂的沉桩区域,770米长TRS钢板桩码头桩基施工顺利完成。

2017820日,护岸防波堤和Q28码头提前合龙,不仅为护岸防波堤的后续施工创造了条件,为Q27码头沉桩及A+B+C区的吹填施工提供充足掩护,并为整个阿什杜德港项目的后续工程施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年来,阿什杜德港项目已顺利完成了13个节点,项目部在38.7%的工期内完成了合同额的48.51%,项目整体进度超前合同工期6个月以上。项目取得的成绩受到业主和咨工的高度赞赏。

项目三年来超前的进度,良好的HSE和质量记录,为整个项目提前完工和移交创造了条件,同时平台公司也因项目的成功赢得了口碑,树立了形象,为以色列及泛地中海地区的市场开发赢得了先机。(赵彩羽 石雪力)

二航网群Network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