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牡丹江大桥改造建设项目部组织召开《牡丹江大桥体外预应力施工与监测专项方案》专家评审会。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及监测单位出席会议,会议盛邀了由中交二航局路桥特种公司总工程师盛海军、上海同济大学主任工程师王清泉、哈尔滨工业大学一级结构师刘昌永、东北林业大学教授左宏亮、黑龙江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副总工程师张明君组成的专家组一行。
会议由项目部总工主持,他首先汇报了关于《牡丹江大桥体外预应力施工与监测专项方案》的相关内容,并就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难点及重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牡丹江旧桥建成于1984年,距今已有30多年历史,考虑到桥梁承载力与耐久性,需对旧桥T梁进行体外预应力施工。体外预应力施工按准备工作、施工放样及钢筋探测、新增钢齿板施工、体外预应力钢束的制作与安装、体外预应力钢束张拉、预应力束防护等工序进行。其中,预应力钢束安装与预应力张拉最为关键,也是施工的重难点之一。由于桥梁年久失修,T梁破损严重,加之当时的技术差异,T梁钢筋布置和结构外观尺寸与设计存在较大出入,也不同程度上加大了施工的难度和强度。
随后,专家评审组对施工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评审和讨论,一致认为该方案基本可行,经过修改完善后,可用于指导施工,并结合设计标准和施工难度提出了如下建议:一是监测和设计单位根据实际施工顺序重新复核计算;二是监测单位应加强钢束张拉时锚固端钢板的滑移及锚后混凝土的应力监测,加强张拉过程中监控与实际张拉的数据校核;三是钢板与结构间隙采用灌浆料进行封闭灌浆;四是定向钢管内侧增加内衬管。
由于体外预应力施工技术在公司范围内涉猎不多,可参照的经验有限。此次专家评审不仅分析了体外预应力施工与监测方案的实施性和操作性,也对整个施工过程控制献言献策,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为后续的施工提供了较强的技术支持。(苏伟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