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色列阿什杜德港出运码头主堤及大Lee堤施工现场,有很多奇怪的网兜和铁盒子,工人们将石料用网兜和铁盒子装好,再用长距吊车吊起后放置到防波堤的护坡上。负责防波堤工区施工的副经理告诉记者,这种施工方式有一个很形象的说法——“钓鱼法”施工抛填护坦工艺,正是这种新的施工工艺成功解决了项目部因船舶资源不足对施工进度的影响,还降低了施工成本,为防波堤顺利完成年度施工任务立下了汗马功劳。
据了解,阿什杜德港防波堤项目原先采用的是水上抛填护坦工艺,根据工效分析,年度抛填任务需要9艘驳船,而从国内调遣船舶运输的半潜驳最多只能装载6艘驳船,因此有3艘驳船的资源缺口。而通过对当地及欧洲船舶资源的市场调查,当地基本没有什么船舶资源,而周边国家虽有一些资源,但是船舶船龄较长,租赁价格昂贵,而且大部分船舶不能满足施工要求。而且即使船舶数量能够保证,临时码头也不具备足够的出运能力。
在资源不足、成本增加的巨大压力下,工程师们必须寻找其他更好的解决方案。钓鱼法就在这时被提了出来。所谓“钓鱼法”施工抛填护坦工艺,就是将石料用网兜或者铁盒子装好,在堤头利用吊距吊车先将护坦抛填完成,然后再进行堤心石抛填。项目部通过与咨工的多次沟通,方案最终获得通过。“钓鱼法”施工抛填护坦工艺,不但解决了抛填装备不足的问题,还加快了施工进度,为了防止各个工序的交叉影响施工进度,抛填采用白、夜班双班错开作业,夜班进行护坦抛填和堤心石推进,白班进行护面块石安装。
出运码头主堤及大Lee堤采用这一工艺后,顺利完成了护坦抛填施工,至少减少了2艘驳船及配套的资源成本,也减少了装船转运的成本。(汪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