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风,在越南南部沿海这个地区,每年的10月初都会如期而来,到次年的3月底又按时离开,期间水上任何船只都无法停留和作业,这是大自然给沿海海港项目设置的最大的障碍。
越南沿海海港项目,去年4月正式开工进行设计和现场启动,然后又经历了长达半年的季风季节。虽然项目部抢抓季风季节的时间,完成了大部分工序的启动和磨合,但是现场的进度依然无法大规模推进,这为后续的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今年4月,在停滞半年后,大家卯足劲开始奔跑,又经历了启动期的煎熬。在度过了漫长的三个多月后,7月12日,越南沿海海港项目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防波堤堤身突破1000米,基槽开挖完成3000米,碎石换填完成1900米,煤码头桩帽、横梁全部浇筑完毕……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向前推过,为顺利完成年计划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检验了海港管理思路的成效。
一、勇于实践,探索海外EPC有效的管理模式
中国交建越南沿海海港项目是中交集团在越南承接首个的EPC+融资项目,作为承建主体的二航局三公司项目管理团队同时还承担着中港项目总经理部的统管和协调职能,虽无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但项目部管理团队勇于实践,认真探索有效的管理模式。项目成立伊始,借鉴以往越南片区的管理经验和制度,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专人负责编写了《越南沿海海港项目制度汇编》,对组织架构、岗位职责、技术、安全制度等各方面进行了规范,为项目实施画下了线条、定下了规矩。其次对设计、施工、成套设备采购三方人员进行准确定位,将设计团队、成套设备采购团队有机地揉合到项目施工团队中进行管理,设计、采购围绕施工生产开展和提供服务。经过磨合,理顺了工作流程,设计、施工、采购稳步推进。开工不到半年,完成了勘探和部分设计工作,防波堤根据实际情况变更回填料的设计,扫除了最大的施工障碍,码头桩基基本结束,码头前沿疏浚也试开挖约30万方。
二、季风来袭,抢抓机遇推进各道工序启动。
在季风来临前,项目部克服困难加强管理,完成了浅水区域80根桩基的施工,使得引桥横梁得以在季风期间虽慢但依旧稳步推进。季风异常凶猛,一夜之间,用于临时上下船的200米木栈桥只残留四五米桥面,一周之后只剩两三根木桩。所有船舶必须拖到锚地避风,偶有一两天风浪稍小,没等船到现场就位又不得不拖回锚地,海上施工彻底停滞,而疏浚之处一个大潮就骤淤一米多。不同于台风过境三五天结束,季风一刮就是半年。原计划中对季风影响估计还是不够充分,于是项目部及时调整思路,进行了项目中期策划:全力以赴设计报批,早日落实图纸、标准等文件,扫清施工障碍。在引桥边搭设200米钢栈桥,季风季节开始引桥施工,磨合引桥施工流程。防波堤0—200米岸上推进备料,搜集石场、船舶等资源信息,测试石场、船舶组织、现场卸料等各节段能力效率,为季风过后大干快上做好准备。同时,也积极思考,借业主也着急进度之机,顺势推进近岸区200米的方案变更并最终得到批复,既在季风季节实现了部分推进,又利用这短短的200米完成了防波堤施工的各项主要环节的磨合。
三、风走浪息,奋力拼搏防波堤突破1000米。
四月的沿海,虽骄阳似火,但海面一平如洗,海况好得令人难以置信,正是大干的好时机,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居然没有一条船同意从海上运石料。原来石料从200多公里外的内陆运来,都是外地船舶,不了解本地海域状况,因而只愿到内河码头不愿出海。项目部没有以合同条款来强制要求他们出海,而是转换思路,从供应商的角度考虑,积极帮助供应商联系当地渔船引航,并承诺如按项目指令出海则项目部承担风险,打消了运输商的顾虑。同时项目部实行按方量多少实行阶梯运价,单月超5万方的单方适当增加运价;对运输商的运量进行评比,奖励运量第一的运输商,多措并举使得运输商更加主动增加船舶数量,主动解决运输中船舶管理问题,运量逐渐上升,船舶从四月初的40来艘到4月底增加到80艘,转而到5月中旬增加到160余艘。尽管6月海况转差,但石料抛填总量还略超总进度计划。码头不分昼夜抢潮施工,疏浚在原有13方挖泥船基础上增加3500方耙吸船施工,各项工序都在稳步推进。
思路的转换,弹性的管理,人性化的措施带来了良好的效果,海港项目施工从开始进度滞后,形势急人到逐步的稳步推进,员工们虽辛苦但是干的开心,每天面对一望无际的大海多了穿流不息的船舶也觉得更富生机和活力。坚信,越南沿海海港项目一定会走出一片天地!(刘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