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随着中国建材集团副总经理马建国,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副总裁陈云和南通市委书记丁大卫等共同按动竣工试航启动球,以及2.6万吨级海轮“中星201”缓缓靠近,宣告海门滨海新区东灶港成功实现海轮试通航。
港口建设是沿海开发的龙头型基础工程,据了解,东灶港作为南通沿海港口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得天独厚的建港条件,可以建设“以30万吨级深水码头为龙头、10万-25万吨级码头相配套、3万-5万吨级码头为补充”的组合港口群。在江苏沿海开发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海门市委、市政府积极抢抓沿海开发重大战略机遇,全力推进以滨海新区为主体的沿海开发战略——临港新城、深水海港、现代工业、海洋渔业、生态旅游五位一体,同步发展。分别由二航局和三航局投资建设的东灶港东区围填海工程、5万吨级通用码头工程正是该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交集团所属的两个大型航务工程局也顺势成为建设现代化滨海新城的中坚力量。
据中交副总裁陈云介绍,早在2009年,中交集团就看好海门滨海新区的发展前景,决定参与海门的沿海开发建设。2010年,为实现中交集团和二航局立足沿海开发,加大投资板块,调整经营结构的总体战略意图,中交二航江苏投资有限公司成立,正式登记入驻南通海门东灶港。该公司首个投资建设的项目就是东灶港东区围填海工程,投资额度达到11.6亿元,为当年二航局最大投资项目,由我公司总承包施工。目前围堤工程已于2010年8月底通过验收,吹填工程也已基本完工。中交三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投资7.2亿元,建设5万吨级通用码头,目前码头主体工程基本完工。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标志着海门实现了有海有大港的历史性突破,而且优化了南通沿海港口布局,打开了又一条海上大通道,为进一步密切与长三角乃至世界经济交往合作搭建了新的平台,另一方面也为集团公司做大做强、跨越发展拓展了广阔空间。
随着港口码头、道路、航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东灶海港的投资环境日趋成熟,东灶港围填海项目的顺利实施,新增码头后方陆域土地9000亩,新增港池3000亩,新增万吨级岸线5公里,疏浚万吨级航道4公里,5万吨级通用码头投入营运后,年吞吐能力可达560万吨,逐步实现了江海联运的目标,为东灶大港腹地需要的各类物资提供极为经济和便捷的物流通道,对降低周边企业的物流成本、支持重特大项目落户港区、加快特色产业港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滨海新区独特的区位优势、优良的环境和高效的服务,犹如一块强磁铁,吸引了世界500强和央企纷纷落户,中建材、中海油、中海运、中船重工、美国泰森集团等10多家世界500强和央企纷纷前来抢滩,陈云也表示中交集团准备投资建设华东物流基地,重点发展现代物流,实现合作共赢的目标。(汪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