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港录安洲港区化工码头跨江管线桥工程在进行主桥承台与墩身施工过程中,通过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调整,降低成本13万6千余元。
常州港录安洲港区化工码头跨江管线桥共有5个主桥墩,其中最大墩身体积为:328立方米(最小断面尺寸为2.5米),最大承台体积为:3567立方米(最小断面尺寸为5米),均属于大体积混凝土。
众所周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控制混凝土的温度。根据设计要求,该工程承台和墩身混凝土温控措施为:预先埋设冷却管,待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通过向冷却管注水,利用水流来降低混凝土温度。
在首个承台(体积为282立方米,最小断面尺寸为3米)施工结束后,该工程项目经理部召开了“首件”总结会,会议认为:由于冷却管需要倾斜放置,给钢筋绑扎、模板安装以及混凝土浇筑等施工都带来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即将进入夏季,水温也会升高,降温效果将明显降低,混凝土的强度难以保证。
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的温控主要从两个大的方面进行:一是从外因着手——想法降低混凝土温度,如原设计方案;二是从内因着手——控制混凝土的温升源。为此,该项目部决定从内因着手研究解决混凝土温度控制。经反复研究比对后,确定以杭州湾大桥混凝土配合比作为标杆,采用双掺混凝土,即在混凝土中掺加矿粉和粉煤灰,并在反复试验的基础上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调整。调整配合比后,不仅降低了混凝土中水泥水化热,解决了温控问题,方便了施工,而且减少水泥用量2073.6吨,降低成本123462元,同时,由于取消了墩身冷却管,节约钢材2.5吨,降低成本12624元。
施工结束后,经检验,构件实体质量稳定,符合设计要求,且没有发现温度裂缝等大体积混凝土常见通病。(邱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