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航三要闻

首页 新闻中心航三要闻

越南西贡国际码头各阶段施工图欣赏

发布时间:2010-12-15阅读次数:

 

第一标码头、疏浚和围垦工程于2008年1月1日开工,比合同工期提前9个月完成。图为该项目2008年12月时的景象

 

图为西贡国际码头2009年3月时的景象

 

图为西贡国际码头2009年11月时的景象

 

图为西贡国际码头2010年4月时的景象

 

图为西贡国际码头全部完工后的景象

 

从Thi Vai河上看码头雄姿

 

码头一角

     10月25日,越南西贡国际码头第二标段沥青面层施工顺利完成为该项目全部现场施工划上了圆满句号。
     西贡国际码头项目位于越南巴地-头顿省富美第一工业区内,处于Holcim水泥厂和富美电厂冷却水排放口之间,距离51号公路约3公里。码头位于Thi Vai河上游,距头顿市约40公里。
     整个建设项目分为3个标段。第一标为码头、疏浚和围垦工程;第二标为路面工程和服务设施;第三标是房屋建筑工程。
     第一标主要工序包括:陆域形成及软基处理,码头结构,接岸结构及港池开挖护坡。陆域形成包括将原来的约33公顷的红树林进行清除,铺设土工布后吹填到指定的标高,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层搅拌桩和塑料排水板施工,并进行真空联合堆载预压;码头为直接接岸的高桩梁板式结构,全长728米,宽47.7米;采用深层搅拌桩组合的挡土结构;码头部分由我公司负责代案设计,设计采用直径1000mm,壁厚140mm,长44~47米的PHC桩,现浇桩帽和纵横梁,预制安装实心大板,现浇码头面层;堆场与码头之间为接岸结构,开挖CDM桩后安放石笼并回填;港池开挖包括码头部分开挖和护坡开挖。
     第一标码头、疏浚和围垦工程于2008年1月1日开工,比合同工期提前9个月完成。
     第二标是在第一标的基础上进行道路、集装箱堆场和功能区的施工等等。建造大约30.5公顷的集装箱堆场,其中包括重载路面、集装箱堆放区、冷藏设施、RTGC跑道;修筑连接主进场道路与集装箱码头的进入道路;高压和低压供电和分配系统,包括所有必要的变电站、接电装置等;大面积照明;所有相关服务设施,包括给排水、消防等。
     第三标为房屋建筑工程,其中包括办公大楼、工程车间、劳工房、进出口大门、海关检查办公室以及海事处等建筑物。
第二标、三标工程于2009年5月份开工建设,比合同工期提前7个月完成。   
     整个工程项目三个标段全部由中国港湾承包施工,涉及的专业包括:水工结构、软基处理、道路工程、给排水工程、电力、消防、房屋建筑工程等。专业门类众多、工序复杂,给项目的施工管理和技术管理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但是负责项目具体实施的二航三公司项目部经过选择代案设计、优化施工工艺、“劳动立功竞赛”、成立“青年突击队”等多项措施成功的规避了岸坡稳定性差、合同工期紧等各种潜在风险。
    施工过程中的重大施工方案的正确选择和成功运用以及项目部扎实的准备工作是本项目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
    堆场软基处理
    本项目处于入海口的软土地层上,集装箱堆场范围需要在原泥面清除表层有机质后再吹填砂形成的陆域上建成的,因此堆场区域需要进行软基处理。原设计方案采用的是堆载预压的处理方案,由于合同要求的移交节点时间很紧,根据计算采用堆载预压方案将无法满足节点要求,另外周边几个类似项目采用了堆载预压进行软基处理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岸坡失稳现象,因此必须寻求其它的施工方案才能满足节点的要求。与堆载预压相比如果采用国内的真空预压方案进行软基处理时间上将提前3个月左右,更为重要的是不会对岸坡的稳定性造成危害。经过论证并与咨工和业主沟通后最终选择了真空联合堆载预压的处理方案。该软基处理工艺在越南首次大面积利用并成功实施不仅保证了节点工期的要求,而且未对岸坡的稳定造成危害,从而产生了可观的整体效益。
    岸坡稳定性处理
    由于集装箱堆场与码头直接相接,岸坡的稳定性对堆场和码头均产生重大影响,设计方案中采用的是1.2~1.6米的大直径深层水泥搅拌桩的处理方法。此类大直径深层搅拌桩在国内并不多见,而且没有成型的设备。另外,通过对越南市场调查发现具备这种生产能力的设备只有日本公司拥有,但是他们的报价远高于项目部的承受能力。在经过和相关设备加工厂商洽谈后,项目部在三公司及项目管理总部的支持下,决定委托国内相关设备加工企业自主研发了SP90-1型钻机,该钻机成桩直径为1.2米,最大成桩深度为33米,并配备了全程电脑监控系统。由于是新研发的产品,对设备的性能并不了解,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现场试桩并对设备调整后最终得到了咨工和业主的认可。另外项目部委托了有丰富经验的岩土工程咨询单位对原设计进行了细化,发现可以在原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优化,经过优化对桩体的宽度和深度进行了调整,对于总价合同,减少了工程量就相当于节省了成本。SP90-1设备的研发和应用不仅节约了施工成本而且也打断了日本公司在该领域的垄断地位。
    PHC桩的施打
    PHC桩的施打是码头施工最为关键的工序,由于技术规范要求PHC桩应为整桩,不得有接头,经过市场调查在越南无法找到满足要求的供应商,最后与马来西亚的裕大管桩公司签订了采购合同。根据设计要求PHC桩的桩长在44米~47米之间,当地的PHC装施打设备根本无法完成整桩施打的要求,因此必须从国内调遣“金祥3#”打桩船到越南。在经过现场试桩,并通过动测(PDA)检测和静载试验确定了合适的锤击能量和终锤标准。在沉桩过程中做好了对沉桩偏位的有效控制,沉桩施工从2008年12月31日开始到2009年9月21日全部完成,共1190根,进行了3根桩的静载试验,同时做了119根桩的PDA试验,试验结果全部满足设计承载力要求。另外“金祥3#”打桩船的到来展示了中国港湾在码头施工方面的强大实力,为公司在海外的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西贡国际码头项目提前顺利完工离不开各级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体项目部职工的辛勤努力。本项目无论是质量还是进度都远远超过了附近区域的在建码头项目,最大程度的满足了业主的要求,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项目的成功实施为中港公司与和黄业主的进一步的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也为中国港湾携手二航三公司在越南水工市场站稳脚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孙前金)

 

 

 

二航网群Network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