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航三要闻

首页 新闻中心航三要闻

铸就不老的辉煌--记公司星级船舶航工桩八

发布时间:2008-07-17阅读次数:

 


  航工桩八1972年日本造,1994年购入,是一条不折不扣的老式打桩船。到目前为止,航工桩八已为三公司服务14年,船龄30多年,正是这样一条老船,却一点也不服老,在一批铁人的手上不断创造奇迹,刷新纪录,赢得多项荣誉。
  在公司今年开展的二季度劳动立功竞赛活动中,航工桩八创造了几项沉桩新纪录:单月沉桩298根,单星期沉桩169根(每日沉桩14根有余),单日沉PHC管桩19根。2004年,航工桩八获得局“星级船舶”称号;2005年至2007年连续三年获得三公司颁发的“十佳优胜班组”称号,2007年,船长邵迎海还获得公司“十佳创效能手”称号。笔者在航工桩八上和船员们生活了一段时间以后,亲眼目睹了他们干活的场景,深知这些纪录和荣誉全部都是用心血与汗水浇铸而成。
  航工桩八以不凡的施工能力,高效优质的敬业精神,持久良好的口碑闻名于大江南北,时空回溯到2004年,航工桩八在靖江完成了打桩任务,在航工401的牵引下缓缓离开港口,此时天津航道局一个电话打来,船停了下来,业主单位一位60多岁的老者恳求上船把书有“兄弟情结,真诚合作”的锦旗赠送给桩八。他一边和每一位船员握手告别,一边不停的说:你们的桩打得太好了,感谢你们!

勇于奉献
高效创纪录

  奉献有多种诠释,只有初中文化的航工桩八现任船长邵迎海同志说,“干好,才会有饭吃。”这是一句很朴实的话,正是这一句话,让全体船员统一认识,齐心协力,为了企业的生存,为了美好的明天,用辛勤和汗水抒写了一首二航人持之以恒,奋勇拼搏,积极进取的壮丽诗篇。
  在我们看来很艰苦的职业,船员们觉得实在太平常不过,他们经常晨曦未至,就随着“隆隆”的主机发车声起床工作,“咚咚”的打桩锤声像是划破长空的霹雳宣告他们铁人一般的意志。当你亲眼看过他们干活的全过程,才会被那起早贪黑,埋头苦干的精神所震撼;当你亲身体验他们干活的劲头,才会感受到“干好了,才会有饭吃”的那份朴实情怀。也许他们说不出高尚的话语,但是他们这种默默的奉献行动已经比最华丽的语言更能证明一切。
  2005年,在常州奥德菲尔项目打桩的时候,桩八打桩锤出了点故障,为确保打桩进度,保障第二天正常打桩,轮机部组织人员连夜抢修,从晚上8点修理到第二天早上9点钟,整整一个晚上,光是在60米的桩架爬上爬下拿工具和物资就不知道多少次,更不用说深夜江上寒风不断的侵袭。
  今年2月初,在仪征打桩施工中,正遇上罕见的暴风雪,所有施工船舶在一夜之间便堆起了一尺多厚的积雪。第二天早上,为了按期完成节点任务,所有船员自觉行动起来,有的拿起铁锹、扫帚清理积雪,有的开启消防水泵手握消防水枪冲洗甲板和运桩驳管桩表面,有的还拿起钢锥敲掉甲板上的冰,有的拿出草垫铺在行走路线上面有积水的地方防止再度结冰,机舱人员也及时发车温车,并检查甲板机械液压动力系统和控制系统是否受冻,起重设备运转是否顺畅等。尽管老天还在刮着凛冽的北风,他们在冰寒中硬是奋战了半天时间,终于扫清了积雪,排除安全生产隐患,下午继续沉桩。如此反复几天,没有一个人叫苦,没有一个人喊难,最终按期完成了打桩任务。
  去年3、4月份,春寒料峭之际,在常州录安洲散货码头的建设中,由于常州市委的极度重视,计划工期一度提前。开始有两条打桩船同时打桩,计划4月20号打桩结束,后来一条打桩船因故调走,剩下几百根桩全落在航工桩八肩头上。为了确保工程按期顺利竣工,他们一方面落实好安全措施,贯彻好安全制度,并与业主、监理、项目部等各方做好方方面面的协调配合;另一方面认真组织好沉桩施工程序和改进沉桩技术,加大工作量的同时,压缩打桩环节衔接时间。他们鼓足一把劲,起早贪黑,埋头苦干,结果仅用两个半月的时间完成沉桩630余根,比计划工期提前了5天。
  勇于奉献,把奉献精神体现在实际行动中,一项项纪录也随之诞生。去年,航工桩八先后从仪征到上海,再回仪征,接着到常州、泰州、张家港,再回到镇江,上下辗转千余里,来回奔波六个工地,沉桩2000余根,再创新记录,而且无一起安全事故发生。
  为了这一纪录,他们不畏酷暑,不避风寒,每天披星戴月,起早贪黑,抓效益,抢进度。因为他们知道,少休息一会儿,就多打一根桩,码头顺利竣工就多一份保障。他们付出的不仅是心血和汗水,更多的是与家人相聚的亲情与温暖。他们全船休假平均不足两个月,有的人因工作需要休假不到半个月。可为了企业的生存与信誉,他们依然坚守岗位无怨无悔,把对家人的深情眷恋留在睡梦里。
  邵迎海是一名老船长,同时也是一名老党员,据其他船员介绍,近期他的孩子要参加中考,而此时恰逢劳动立功竞赛时期,他毅然留在了船上,一直到5月15日完成了所有打桩任务才赶回去。他说,从来没觉得自己是船长就可以有特权,就可以什么都不做,更何况我是一个老党员!什么都要干在前面,才有资格带领一帮人。一位船员告诉笔者,一直以来像捆桩、搬乙炔瓶等这些活船长都是冲在前头,除了高空桩架作业,由于船长年岁大了,出于安全的考虑,其它事情他几乎都干过。
  船员孙华新是船上的专职GPS定位员,他老父患了肾病,目前一直在镇江医院做透析,其实从船上到镇江也不过一个半小时的时间,这么近他也因为抢工自觉留了下来,至今没有回去看望一下。
  刑明友是唯一的甲板操主钩,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父亲,去年春节初七回到船上就再也没回去过,有一次连续奋战了三个昼夜,困了就拿风油精涂在眼皮上,饿了就开水泡碗米饭垫着。
  张开力是船上最年轻的一位船员,今年结的婚,在家陪妻子不到半个月就赶回船上,因为他心里想着马上要大抢工了,蜜月等有时间了再过吧。
  章怀国是船上的轮机长,负责船舶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多年的工作经验让他把中医的望闻问切也用到了船舶设备维修保养上了,通过观察排烟颜色、排水状况,仪器仪表所显示的压力范围他就可以判断出哪些部位有问题,机械运转是否正常。他不但技术过硬,吃苦精神也一点不含糊,在录安州码头打桩的时候,桩锤坏了,他从晚上8点一直修到凌晨1点,刚刚打完桩的锤上温度高达300多度,他就把手套打湿了卸螺丝、油泵、喷油器……

优化管理
和谐来奠基

  面对日趋紧缩的码头施工项目和众多的竞争对手,航工桩八之所以能在大江两岸大放异彩,获得业主一致认可,一方面是因为全体船员众志成城,埋头苦干,另一方面就是船舶处精明决策和优化管理给予的强有力的支持。
  船舶处坚决贯彻以人为本、根据市场灵活转变思路的宗旨,在他们心中,只有不断改善船舶工作条件,才能极大提高船舶工作能力、机动能力,进而适应市场需求。
  航工桩八是一条桩架只能前后变幅的老式打桩船,是通过绞缆左右前后移动靠近定位驳拿桩到打桩的位置定位打桩,如果定位距离太远,那打桩移船就太耗时间,距离太近,又影响打桩。几年前,他们将已不能满足市场运输需求的运桩驳改造成定位驳,配备发电柴油机和电动绞车,从而保证了在配合打桩船定位过程中,定位快,拿桩到打桩之间的距离调整迅速。航工桩八由原来一天最多沉桩6至7根,现在能达到最多21根,沉桩效率是原来的三倍。
  另外,航工401拖轮由以前以运输为主、港作为辅,改为港作为主、运输为辅,为桩船和定位驳防台、定位和机动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并根据抢工的需要租用了两条千吨驳交叉运桩以确保桩的供应,使沉桩过程中不会因打桩过快运桩不足而停工,从而保障了施工进度。
  在张家港宏泰码头施工中,船舶处根据市场需求和现场沉桩施工反馈的难度,毅然购进D138柴油锤替代桩八原有的D100柴油锤,提高了桩八的锤击能力。原本D100锤很难将水泥管桩打到设计标高,现在几乎根根达到要求。尽管在这里多次受到台风影响,桩八还是按计划完成了任务。业主、监理、设计院和项目部对桩八的配合与服务十分满意,项目部还拿出奖金进行奖励。
    目前,航工桩八上船干和船员加在一起也只有18个人,可谓个个都是精兵强将,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成为优化管理中重要的一环。
  船舶处结合每个人的不同特点进行合理分工,给船舶后勤物资供应、机务管理、应变部署和协调配合等方面提供了有力保障。改变原有的只注重学历和证书的用人机制,从现有的船员中间挑选一部分头脑灵活,而且在日常船舶事务中能独当一面的员工担任船干。比如航工桩八上面就有两位船干是临时工,有三位船干是没有经过高等学校学习培训的员工。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船舶处此举不仅缓解船干老龄化而显管理力量不足的现状,而且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了全船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这也是航工桩八能多次如期完成施工任务,创下如此佳绩的又一重要因素。
  船上作业不比陆地,夏天比陆地热,冬天比陆地冷,为了使船员能精力充沛的投入施工,船舶处给每个船员房间里配备了空调,为丰富船员业余文化生活,还购买了象棋、扑克牌,乒乓球等送到船上,另外,船舶处还定期从处里的图书馆中选择几百种书籍和报刊送到船上供船员借阅,让大家在干活之余不和社会脱节,及时了解外界信息。

精修细改
老船换新颜

  作为一条老式打桩船,如何增强施工能力,如何延长使用寿命是船舶处以及桩八船员们经常考虑和研究的话题。
  2002年的时候,为适应市场打长桩的需要,船舶处经过仔细研究和论证,大胆提出在桩八主架顶上增加一个小架子,用液压缸提供升降的想法,改造后的桩八由原来的只能打40米加水深增加到49米加水深的桩型,大大提高了桩八的施工能力。
  这是大的改造,小的修改在桩八可谓随处可见。船长告诉我,“桩八的维修保养几乎贯穿在每天的施工中,任何一个小的环节都不放过,设备磨耗到一定程度,继续用会产生不可预知的后果,我们绝不能拿国家和企业的财产做赌注”。
  在采访过程中刚好有一个小插曲,桩快打完的时候突然停了下来,通过询问得知,原来打桩的时候观察员发现桩架抖动厉害,迅速停锤并及时向船长报告异常情况。经过检查发现变幅螺母与支撑丝杆之间的磨损间隙接近极限间隙,必须更换,虽然只差1米就沉桩到位了,但是他们仍然果断关闭主机,直到大螺母换好了才继续进行沉桩施工。
  另外,桩八还对起重设备的刹车、离合器、滑轮组、主钩等经常定期检查润滑,密切关注钢丝绳磨耗、变形程度,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开展施工。据了解,船用钢丝绳共有6股,当钢丝绳出现毛刺现象,且毛刺加起来有一股之多就必须更换,桩八有次在打桩的时候已经打到最后一根桩了,因发现了这种情况,他们宁可多花3个小时更换钢丝绳,也不愿冒险打完再换。
  船舶移船锚缆要通过甲板左右两侧的导缆滚筒,也称牙口,主要起导缆作用。以前牙口中间的滚筒长度不够,锚缆容易磨断或者缠在一起,船员们并没有墨守成规,研究后决定加长滚筒长度,并在牙口前后上增加了两个横向滚筒,使锚缆往复运动始终在牙口上,一个小点子却延长了锚缆使用寿命。滚筒的磨损通过自己改装补焊,仅此一项每年就能节约上万元。
  劳动创造智慧,船员们通过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和积累,出谋划策为桩八能够更好的服务施工做出了数不清的贡献,老船在他们手中是那么的美丽动人。

变废为宝
节支有新招


  在甲板上,记者看到一堆被切割成一小段的钢丝绳,甚为不解,通过和船员聊天得知,原来这些都是废旧的钢丝绳。打桩船对钢丝绳的消耗比较大,起重设备上的比如主钩、辅钩,起落架、吊锤等全部都要依靠钢丝绳的牵引。这些废旧的钢丝绳已经不能再担当牵引的使命了,但是聪明的船员们给它们赋予了新的生命,他们把这些钢丝绳化整为零,切割成不同尺寸的长度,拼成圆形放在桩锤和桩之间称之为替打的设备里面起到缓冲作用,据说以前缓冲垫都是用木块,一打就坏,消耗大还容易着火,而钢丝绳则比较耐用,一般拼一个能打几十根桩没问题,此外还有将桩锤废弃的橡胶缓冲垫切成小块做桩锤吊耳、电梯底座的缓冲垫。在废物利用方面,一年就可以省下5万元钱。
  由于桩八任务重、时间紧,抢工期间,启动马达经常长时间运作,导致坏损情况比较多,船员们并没有坏了就丢弃,而是把零部件拆下来备用,用邵船长的话说:两个坏的相互组装就成了一个好的,浪费企业资源反过来就是浪费自己的。旧的电瓶他们也都存起来,需要新的电瓶的时候就拿出来以旧换新,一个电瓶寿命是2-3年,全船一次更换要14个,把旧的存起来换新的,就可以节省一半费用。
  为减少船上发电机使用时间,减少机械负荷、耗油量,提高设备使用寿命。在不太热的时候,晚上10点以后船员们都自动把发电机,空调关掉,只维持基本照明用电,有条件的时候直接连接岸电。减少机械不必要的运转,成为航工桩八一直的优良传统,在抢工期间,桩八一个月仅耗油10吨左右,在同类型船中是耗油最少的,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汪俊 卢兴廷)

二航网群Network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