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央企

重大项目进展

聚焦航工平2|小改造让“包袱”变“财富”

发布时间:2021-10-22阅读次数:

 

“航工平2每闲置1天,8000元钱就打水漂了。”公司船机管理负责人程正祥愁道。

 

事情是这样的,为了完成某防波堤项目20万方碎石桩重大基础施工,201512月公司为该项目量身定制建造了“全球第一艘碎石桩施工自升式海洋平台”,也就是航工平2,该平台长50米、宽42米,中间带有月池,平台四角上布置有四根长55米液压驱动桩腿,作业时船体离开水面,不受风浪影响。航工平2比原计划工期提前半年完成了碎石桩施工,创造了很不错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航工平2设计年限是20年,还有15年的使用期,而当前没有碎石桩业务了,它成了无用武之地的“屠龙刀”,企业其它的业务又干不了,一年的折旧费是200万,还要配置几名船员去看守、去保养,自然变成企业的沉重包袱。

 

围绕资产保值增值、管理提质增效,程正祥带队主动出击闯市场,开展多方调研,反复对比各种方案。

 

“收集各方面信息资料,可预测的是,近些年没有碎石桩业务,山不转水转,只能改造。航工平2最大的优势是利用好4根液压长腿,作业时船体离开水面不受恶劣海况影响,适合在沿海近海做施工平台用。”

 

考虑航工平2用做“风电项目施工辅助平台” 租赁,2020年底,拿到福建平潭风力发电项目订单后,租赁方留给了2个多月的改造期。

 

 改造商讨会上,有“大、小”改造两派观点。大改造方主张“一步到位进行改造,把平2直接改成风电施工平台”,租赁费提高不少,问题是投资上千万,这次租赁只有1年,如果后续没有风电项目,意味着是冒险投资改造,改造费未必能收回。

 

最终,“小改造方”接收“大改造方”的想法,就是“用市场订单进行分步改造,先进行系统谋划”,策划先行,考虑更长远、更精细些,把钱花在刀刃上。毕竟,一次小改造20天左右就够了,提前沟通好及时改造也方便。

 

通过上海嘉豪设计院的复核,以及船检机构的审批,20211月中旬公司花了几十万用了半个月对航工平2进行了第一次小改造,拆掉了航工平2的辅助设备门机、料仓和输送机等,两端做斜撑,用大工字钢把航工平2中间的月池上端封好,这样评2上面就是大平面,可放置中小型集装箱等工程材料设施。变身成了风电项目施工辅助平台,航工平2从包袱变成了财富,为企业创造了不错的经济效益。

 

第一次小改造后,航工平2满足风电施工平台需要,由于月池下端没有密封,水流阻力很大,造成调遣成本过大,如果长途调遣,需要用1.3万马力以上的大型拖轮才能拖运,时速每小时7公里左右。如果把航工平2的月池下端平封,同样的情况,经测算,拖运速度可提高2倍多,将大幅降低长途拖运费用。

 

对航工平2“月池下端进行密封,这是第二次小改造方案,202110月已经通过了镇江市船检机构的审批,准备2022年接到下一个订单前实施改造。其实,我们也提前统筹计算过,在航工平2上可以增加大型起吊设备,提升它的使用功能,增加租金,这是第三次小改造,改造的前提是要有市场,有订单,综合测算后,能创造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程正祥笑道。(何战胜

 

二航网群Network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