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渑淅高速淅川至豫鄂省界段丹江小三峡特大桥顺利实现合龙,标志着项目全线贯通,为2025年通车奠定坚实基础。
渑淅高速项目北起河南淅川,向南跨越丹江,顺接湖北十淅高速公路,全长24.838公里,设计时速100公里。项目关键控制性工程丹江小三峡特大桥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库区内,全长919米,主跨536米,为宝剑造型的独柱形混凝土索塔,北岸主塔高155米,南岸主塔高206米,采用双向四车道标准建设。是国内跨径最大的跨峡谷分离式混合梁斜拉桥,也是目前河南省最大跨径斜拉桥。
大桥主梁为分离式钢箱梁,上部结构主梁由35片钢箱梁组合而成,钢箱梁全宽41.5米,单节最大起吊重量约312吨,总钢材用量接近万吨。采用设计额定吊重320吨的缆索吊机进行吊装施工。大桥128根主索采用PE防护的斜拉索,抗拉强度为2000兆帕,让大桥“双臂”更加结实有力。本次合龙段钢箱梁为E类梁段,采用一艘1300吨运输船运梁,合龙口仅有2厘米富余宽度,对钢箱梁的吊装精度要求极高。主桥施工前,项目团队制定了高标准的线形、索力、应力等监控控制指标,实时监测张拉索力数据并总结分析。目前,斜拉索施工精度达千分位级,主梁施工实现相邻段高差、主梁轴线偏位、高程误差均为毫米级的高精度合龙。
建设过程中,针对山岭陡坡、硬岩地质条件、传统施工方法泥浆污染严重等难题,项目团队将技术创新与环保理念深度融合,研发并应用了全球首台2.5米大直径环切集束式气动潜孔锤,国内外首次实现生态库区超厚硬岩桥梁大直径长桩成孔一次性成孔,成功破解了硬岩施工的环保与效率难题,实现了丹江口水库“零污染”,关键成果被评为“国际先进水平”;项目团队还积极运用智能化生产工艺,深入研究索塔“钢筋网片柔性制造技术及装备”“拉钩筋自动安装机器人”等国内外首创技术,采用最新研发的第三代一体化智能筑塔机,形成全封闭的塔上移动工厂作业环境,提高工人作业安全系数,实现减人增效达2倍以上,在保证施工效率的同时,有力保护了丹江口水库的生态环境。
据悉,渑淅高速公路丹江小三峡特大桥预计于2025年通车,届时,河南淅川到湖北丹江口的通行时间可实现压缩1小时以上,大大缓解沿线丹江口水库库区三百万居民的出行困难,开辟陕西、河南、湖北三省之间产业发展、人流物流新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