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通顺河黄陵闸内水位达到26.78米,超出警戒水位0.28米,新合堤局部堤角已出现散浸、管漏现象,堤防险情一触即发。对智慧生态城、汉南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形成了严重威胁,急需采取措施利于抢险救急。
但河堤附近是大面积的鱼塘、沼泽和淤泥,抢险武警部队却无法上堤完成抢修任务。而原有堤坝仅有两端各一处不足两米的狭窄通道,一旦大堤出现险情,救援部队和紧急物资根本无法快速就位,怎么办?
抢修应急救援通道势在必行!
临危受命 30分钟挥师到通顺河
7月19日下午4点,得知通顺河险情后,中交二航局董事长王世峰立即指示分公司迅速组织相关救援力量,协同经开区、汉南区防指参与通顺河防汛抢险。授命分公司总经理罗洪成、副总经理刘海庆负责指挥,调度前来增援二航局在汉单位防汛救援工作。
航六军100多人,集结大量挖掘机、推土机、压路机、装载机、吊车、拖车、土石方运输车等专业设备,在短短30分钟的时间内,就从武汉各项目紧急调集到通顺河会师。分公司总经理罗洪成、党委书记钱辉也在第一时间奔赴到现场。
“在危难面前,只有中交二航局这样的国家队有如此毅力、实力和执行力,不计企业得失、快速集结驰援!”武汉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汉南区政府副区长彭绪宁表示。
四支突击队 能征善战显本色
罗洪成、刘海庆等人会同相关支援单位负责人深入研究得出应急方案,同时推进、连夜完成四条应急通道的抢修抢建。方案获得经开区、汉南区防指领导一致同意。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7月19日下午5点,四条通道的抢修任务分别交给四支青年突击队手里,任务最艰巨的第3号通道由刘海庆亲自率队。
通道抢修从公路向河堤逐步推进,用土石把公路和河堤之间的沼泽、藕塘、淤泥逐渐填起来。先用多少土后用多少石,这一步要用什么机械下一步用什么样的设备,都需要现场管理人员的一一指挥。
然而困难总是有的。近期下雨,土源含水量很高,增加了工作难度,且碎石资源稀缺,运距较远,运输耗用大量的时间,现场也时有土石方运输车深陷泥坑,遇到问题都会在第一时间解决。晚上,偶尔还飘起了小雨,但四个施工点整夜灯火通明、异常忙碌却井然有序。在强大的防汛抢险压力下,连喝口热水都是一件极为奢侈的事。
19日晚,大家拿到一瓶水、一份盒饭蹲在路边就往嘴里扒,渴了就灌一口凉水。分公司总经理罗洪成、副经理刘海庆也整夜往返于四条通道,累了就在路边找块石头坐一会儿,困了就抽支烟提神。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连夜奋战下,通顺河堤四条救援通道于20日上午4点57分全部打通。
“品质二航” 写进了当地人民的心中
7月20日上午,看着通顺河新合堤防汛堤段连夜抢修抢建的四条应急通道,武汉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汉南区区长李忠向日夜奋战在防汛一线的二航人竖起大拇指:“关键时刻,中交二航局干部职工冲得上、顶得住、信得过!”
这样的赞誉,既代表了当地政府和人民对中交二航局危难之处伸援手的肯定和感谢,也将“品质二航责任央企”的形象写进了经开区、汉南区干部群众的心中。
救援的路与坚守的堤连在一起了,中交二航局的情也与当地人民的心也紧紧的连在一起了。
高温下的坚守 为应急防汛保驾护航
为保障四条通道在武警部队转运物资时的绝对通畅,武汉项目管理总部从20日起将安排人员、设备进行24小时现场待命,对通道进行加宽、加固,也随时准备接受命令进行抢险应急,直至通顺河水位退到安全水位。
7月22日下午3点,天气异常闷热,室外温度超过36度,地表温度已经接近50度。
7月24日,武汉市气象台将高温黄色升到橙色,拉响武汉市今年首个高温橙色预警,部分地区高温36至39℃,低温27至30℃,名副其实“日烤夜蒸”。然而,航六人却依旧坚守在高温中的防汛一线上。
来自军纱大道项目的书记安二军坐在账蓬里的凳子上,手中的一顶草帽被当作扇子不停的摇晃,大颗的汗珠从脸上淌下来。“天太热了,但再热,我们也要坚守。累点苦点算什么,保障应急通道的畅通和河堤的安全才是大事”。
在这次防汛抢险任务中,参与的共产党员为数不少,他们在关键的时刻总是冲锋在前,不怕苦、不嫌累,服从组织的安排,用实际行动践行什么是“两学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