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老大,今天怎么安排…….”
“韩老大,15天之内干的完不,会不会影响开工典礼……”
“保证没问题……”韩爱民拍着胸脯说道。回忆起2017年3月初的一幕,中交二航局乌鲁木齐地铁4号线一期工程六标项目经理部的工长韩爱民依旧感慨万千。
3月在内地早已春暖花开,但在新疆依旧是白雪皑皑。按照计划,全线的开工典礼定在3月18日,地点是黄外一号竖井,而留给项目部的时间只有不到15天的时间。为此,项目部采取了火线进场的方式展开前期建设,而作为工长的韩爱民就成了第一个站在火线上的人,重重的困难也迎面而来。
摆在眼前的一大难题是要解决协作队人员间配合及施工技术的问题,“当时招的都是从未一起共过事的人,有些情况他们不了解。”韩爱民说。为了使建设达到预期效果,韩爱民只能一个个的教、一个个的点,15天中他既是工长又是师傅。
第二大难题是要解决征地面积小的难题,由于工地在市区,可用面积有限。接到任务后,韩爱民第一时间就和工程部一起商议临建的设计规划事宜。“当时为了节约占地面积,韩老大每天与我们在一米多深的雪地中一耗就是四五个小时,需要丈量的地方他总是要亲自上阵。”工程部技术员杨朔说。
据介绍,在当时由于场地小,这就给管线布置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在建设的时候,既要将管线按照要求布置,又要避开对竖井开挖的影响,韩爱民会同电工师傅、工程部相关人员反复推敲,经过一天一夜的奋战,终于研究绘制出了适合工地建设的图纸。“虽然一夜未睡,但总算敲掉了一颗钉子。”韩爱民自豪的说。
第三天大难题是要克服恶劣的自然条件和零下二十多度的温度。在临建过程中,临建围挡的一侧处于土质边坡,加上又处于冻土期,为了使围挡坚固牢靠,韩爱民决定将地基又多打了1米,并浇筑了钢筋混凝土。“当时除了围挡在施工外,场地也在整平浇筑。”韩爱民说。
据介绍,为了克服晚上零下二十多度的低温、确保在地面浇筑的混凝土起到作用,除了在混凝土中加防冻剂,还买了电热毯棉被等保温加热材料铺在浇筑的混凝土上。“当时我们睡的都感觉没有这块地睡的好。”协作队老板程峰说。在浇筑混凝土的当天,韩爱民为了能第一时间掌握凝固状态,他独自一人守到凌晨3点。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13天的奋战,韩爱民带着施工作业队给项目部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案,确保了地铁4号线开工典礼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