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航文化

shipping culture

二航文苑

首页 二航文化二航文苑

远方温暖的“家”

发布时间:2025-07-29阅读次数:

终于,这个夏天,他们踏上了前往雪域高原的路。

小泽第一次来西藏,就被这里漫山遍野的格桑花吸引了。那小小的花朵,在高原恶劣的环境中肆意绽放,顽强又美丽。他常常看着格桑花发呆,仿佛从它们身上看到了爸爸扎根这里、建设这里的精神与执着。

小泽的爸爸工作的项目部,自年初以来便进入攻坚阶段,工期紧、任务重,加之地处偏远,很多人已数月未回老家一趟。于是,这个暑假在西藏工程项目部的统筹安排下,包括小泽在内的一批职工子女踏上了奔赴西藏的旅途。

不同于城市中的亲子游或夏令营,这个“团圆假期”以另一种方式展开:参观纪念馆、学习藏语、体验工地、感受高原湿地草甸……孩子们在不同的空间里,逐步靠近父母的工作生活。

第一站,是怒江大桥遗址纪念馆。家长带着小朋友们紧跟讲解员的步伐,聆听“两路”精神的由来——“血肉筑天路”,看当年筑路英雄们不畏艰难,在刀削般的山壁上凿路拓道的影像。那些沉默而朴实的黑白面孔,与施工现场辛苦却坚定的父母,仿佛在某个角落悄然重叠。

参观结束时,孩子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以后也想像爸爸一样。”或许他们并不完全懂,但那种朦胧中的敬仰,已经变成种子在心底悄然萌发。

文化的沟通不止于历史的回望。小泽和小伙伴们还迎来了一节别开生面的课堂——项目部举办的“以童声传藏文,用亲情暖项目”主题文化体验课。作为一个西藏人,我整理了教程,教他们藏语字母的写法与发音,孩子们一笔一画地写着陌生却美丽的文字,父母则坐在一旁,和他们的孩子一样充满新奇认真地听讲。

那一天的笑声尤其多。小朋友读错音调时的滑稽模样、写歪字母时的窘迫神情,成了这个高原最柔软的风景。有人说,语言是文化的密钥。而对这些远道而来的孩子们来说,这堂课打开的不只是他们对神秘西藏的兴趣,更是对父母工作所在地文化背景的了解。

小泽他们的第三节课在钢筋混凝土之间展开。大家走进父母工作的施工现场,参观项目梁场与VR安全体验馆。工地安全帽戴在一个个小小的脑袋上显得有些滑稽,但他们全都站得笔直。

在VR安全馆中,模拟高空作业、机械运转、塌方触电等场景真实而震撼。事后,孩子们不约而同地问:“你们每天都在这种地方工作吗?”父母们都笑着点头。

当看到幽深的隧道穿过崇山峻岭,高高的桥墩连接陡峭的山体两端,以及持续忙碌的建设者身影,他们逐渐明白,这不是一个遥远的地方,而是父母深耕奋斗的广袤土地;不是某个地理上的他乡,而是责任担当落地生根的“家园”。

后来,孩子们在父母难得抽出的一天时间里走进户外,林间湿地,采蘑菇、踏青,远望雪山牧场。高原的风吹乱了头发,却吹不散笑声。孩子们在地上打滚、追逐、捡石子,像久居城市的鸟儿第一次遇见辽阔的天空。

晚上,篝火燃起,锅庄舞在火光中热烈展开。孩子们牵着手,一圈一圈地转,脚步轻快,衣袂翻飞。火星跃动在空气中如坠落的漫天星辰。有人唱歌,有人摆“龙门阵”,也有人什么都不说,只是默默看着家人,目光温柔,神情安静。

在这个夜晚,远方不再是漂泊的代名词,而成了牵挂的方向、爱的坐标。这个夏天因相聚而温暖,因理解而有力,因真情而深刻。那些在雪域高原默默坚守的建设者们,用行动告诉孩子,什么叫使命,也用一次次牵手告诉家庭:即使天各一方,我们始终是一家人。

而那一片片绽放的格桑花,就是高原最深情的回答——哪怕远方,依然有光,有梦,有一个温暖的“家”。(巴桑次仁)

企业信箱Enterprise mail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