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航文化

shipping culture

二航文苑

首页 二航文化二航文苑

泛书海

发布时间:2025-05-22阅读次数:

  我从书架上取下一本书,翻开扉页,一缕书香弥散开来,那是吸收的书架上的木香。它躺在那已经一月有余了,泛黄的纸张仿佛一张苦瘦脸,哭诉着岁月的无情,时间淌过书的纸张,白纸逐渐成了黄纸......

         这是一本《李光耀回忆录》,黑底的封面上,是李老先生苍老、坚毅的脸,头发和眉毛已经稀松,白银的。老年斑也蔓延了在脸上,略显老态。唯有那一双眼睛,让我看到经历过沧桑后的坚定与淡然。回忆录用很大篇幅在说新加坡的教育,全书按照时间顺序,层层铺开,详细解释了新加坡为什么选择英语作为第一语言,为什么在新加坡推行双语政策,以及双语政策对新加坡经济的影响。在这里,我们暂且抛开民族主义和政治因素不谈,单就双语政策对个人的影响来说,其意义也是深远的。李老先生在书中多次强调,一个人多学了一门语言,就多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得益于此,思维将不再局限于一种文化,一种观念,而会站在另一种文化体系下,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得出不同的结论,因而思想将不容易被禁锢,眼界将会更开阔。

   李老先生在书中敦促年轻人多读书,我深以为然。记得小时候上学,背鲁迅的《三味书屋》,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背唐诗,背宋词,虽不是都能背下来,但也乐在其中,略有小成时,也会欢天喜地。反观现今,不说背诵,就是阅读,也是囫囵吞枣,一目十行,草草而过后,连个书的大概轮廓都不大记得了。前段时间看了篇新闻,说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读书64本,北欧国家人均年阅读量达到24本,中国人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连1本都不到。这不禁令我深感惭愧。

   确实,二十几年的读书生涯,除了课本,我读的课外书可以说少之又少,令我印象深刻的课外书更是屈指可数。细想下来,高中时读的余华的《活着》让我第一次看书看哭,也第一次理解了活着的意义。作者笔下的富贵,可恨、可怜、可爱也可悲!在书中,有两个人的死,让我至今不能释怀,一是小儿子有庆为救区长夫人,被活活抽血抽死。二是富贵最后的亲人,孙子苦根,因饥饿后吃到难得一吃的豆子,被活活撑死!这是时代的悲剧?还是命运的捉弄?一切的一切,随着富贵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的死去,都变得不重要了。因为活着,所以活着!

   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是另外一本让我难忘的书,孙少平在路遥笔下是棵草,是平凡的世界中平凡的一棵草,却是一棵长了脊骨的草,任它风急浪大,折的只是枝叶,折不了长了脊骨的腰!他虽忍饥挨饿,但从未放弃学习,他从书本中找到了精神的粮食,因此并不显得卑微的病态,也因此,在权贵面前不卑不亢,始终保持着仅有的尊严。当洪水冲走了他心爱的女人时,他瘫软在了地上,小便失禁,那一刻,我觉得作者好残忍不过,看完全书后,我理解了作者,因为唯有这样悲壮的爱情,逝去时,才会让人刮肉剜心的疼,一如结过疤的树木最硬,人也一样,只有受过伤才会变得坚强。

   这两本书陪我度过了青春期的浮躁。在我迷惘或者骄傲时,是它们扯住了我的衣袖,指着天空,让我看清了天和地的距离,然后把我带到山脚下,让我脚踏实地,一步步往山上爬,去触摸我的天空。每当我翻过一个小山丘,钻进了山雾,以为这就是目的地时,它们总会撩开山雾的薄纱,看到天空离我,还很远、很远。

   前几日,项目部决定成立阅览室,我参与负责采购。广泛征集了众位同事的书单,汇总后,我看到了一份让我感动的总书单:专业书籍,以及各种规范占了一半,剩下的是文学类的书,经济、政治、古今、中外都涵盖其中,不附庸风雅,都是实在的书。但中国古代文学的缺失,如唐诗、宋词等,让我心里有些遗憾。在书单中,外国文学占到很大比重,相比起前者,它们实力雄厚。

   我能想象“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的孤寂之美。也能体会“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的豪壮之情。我能想象在辛苦工作一天后,同事们捧着一本书,或坐或倚,任由思绪在书页间悠然漫步,将一日的疲惫悄然卸下。瞧,研读爱情故事的同事,读到恋人间两情相悦的甜蜜情节,嘴角不自觉地上扬,绽出一抹憨态可掬的傻笑;可当直面生死离别的揪心桥段,又瞬间神色黯然,满心的伤怀溢于言表。而沉醉于外国文学的同事,正对着书中那一连串晦涩长句,以及纷繁复杂、冗长拗口的人名,绞尽脑汁,愁眉不展。再看痴迷悬疑小说的,在情节推进至扣人心弦的精彩瞬间,只觉脊背一阵发凉,冷汗悄然渗出,紧张氛围拉满。

   夜里,我悠悠进入梦乡。恍惚间,有风轻柔拂过,那风裹挟着丝丝缕缕的气息,落在手中摊开的书本上,一瞬间,书页间仿若有往昔岁月的木香悠悠飘散,萦绕鼻尖。(阿龙)

企业信箱Enterprise mail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