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热播剧《我的阿勒泰》迎来收官。本剧改编自李娟同名散文集,并将作品里碎片化的散文巧妙地串联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剧情取材于作者本人的成长经历,讲述少女李文秀在乌鲁木齐追求文学梦屡屡碰壁后回到生长之地阿勒泰,和母亲、奶奶祖孙三人一起开小卖部度日的故事。
这部剧不同于寻常的影片,没有刻意制造冲突,也没有传统文艺片那样肃静,而是将雪山、草地、羊群、赛马、少年、舞会、山野的风以及目所能及的一切美好都娓娓道来。在保留原作风格的基础上,扎根阿勒泰牧民的生活,采用轻喜剧的方式,将个体成长、自然风貌、民族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给生活在电子网络发达时代里的人们带来了一剂心灵的良药。
剧里有很多精彩的台词,比如蒙古族奶奶说的一句话:“再颠簸的生活,也要闪亮地过。”很有精气神和仪式感。还有张凤侠对文秀说:“什么才是有用呢,你看那草原的草和树有人吃有人用便是有用,如果没有人吃,没有人用,它们就那么自由自在的长着,就很好呀。”这句话就很有大智慧,让人不那么焦虑、内耗、质疑自己的人生,生命因存在本身而有价值,不是因为对谁有用,它才有价值,而且仅仅因为我们存在于在这个世界,我们的家人、爱人、朋友会感到幸福,这就是生命价值的体现。
这部剧里的很多细节,还有言而未尽的开放式结局,都让人意犹未尽,但不仅仅停留在这部剧,而是作者李娟笔下的世界。于是闲暇时,我开始在手机软件上看她的作品,她的文字细水长流,字里行间充满了宁静、生命、自由,仿佛能让周围的一切都慢下来,让人感到特别舒适。
她自由洒脱、灵动跳脱的文字风格,特别幽默和真实,如《阿勒泰的角落》里写关于孤独:“世界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我所看到和感知到的,另一部分是孤零零的我……”写关于遗憾:“世界就在手边,躺倒就是睡眠,嘴里吃的是食物,身上裹的是衣服,在这里我不知道还有什么遗憾。”写关于自由:“自由一旦漫开,就无边无际,收不回来了,常常是想到了最后,已经分不清快乐和悲伤,只是自由。”
她身上自带一种悲天悯人的温柔,她看待世界的视角、对生活的感知也透露着独特之处,在《我的阿勒泰》里,李娟这样写道:“在阿勒泰连绵起伏的群山之中,在群山背阴面浩浩荡荡的森林里深暗、安静、绝美、寂寞,携带着秘密,屏着呼吸,使得野葡萄尖上的水珠能够静止几天不落。”还有这句:“以前这些山里是没有木耳的,它突然来到这里生长,没有经历更长时间的自然选择和适应,它会不会最终是失败的,再想一想,在它偶然的命运里,其实也流淌着必然的河流,那些带它来到这里的人们终究会前来的。”
《我的阿勒泰》已经走到结尾,但李娟笔下的阿勒泰会一直在,如阳光雨露般治愈每一个人!(刘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