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航文化

shipping culture

二航文苑

首页 二航文化二航文苑

反抗死亡

发布时间:2019-10-29阅读次数:

□黄树

一个月前,在前往武汉培训的动车上,偶然读到一篇文章,探讨了工作的意义。文章里,作者笔下的几位采访对象无不感叹生活的苦痛与困难,像在钢筋混凝土森林里的困兽。或许恰如文章中所说,金钱并非是我们工作的唯一动机,在物质基础上,我们更加追求的是以一种虚无缥缈的叫做“意义感”的东西。

何为“意义”?文章中引述人类学家厄内斯特?贝克尔在《反抗死亡》一书中的观点:人类深知死亡的必然性并且恐惧死亡。意识到自己并不比自然界中的一棵树或者一棵草更有价值。为了能缓解对于死亡的恐惧,人类用自己高度发达的认知能力赋予现实存在的一切以意义——能够超自然并且象征性地超越死亡。

如惊雷破长夜,我连夜在网上翻找到了这本旧书的影印版,希冀着它能给我一个答案。忆起我八九岁时,大概是第一次知晓死亡真正的意思,在床上辗转反侧,无法入睡。如果我们自出生起,每一刻都在消亡,那么我们存在的过程,我们活着的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小时,甚至每一分钟,都是走向死的过程。那么我们缘何存在?

书中所写,我们为了追求意义,而参与到文化英雄系统中去,用一定文化下所共同认可的英雄行为来追求首要的价值感,普遍承认的独特感,创造中的有用感,最终达到永恒的意义感。工作之于我们,不仅是获得金钱的方式,也是我们参与文化英雄系统的渠道。人们通过开拓自然,通过折射人之价值的宏伟庙宇、教堂、图腾柱等等来换取上述种种感觉。

一位同样刚刚参加工作的同学入职了一家互联网公司,某天晚上跟我打电话崩溃大哭,诉说自己入职一周,天天加班,而且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丝毫意义”从而每分每秒都痛苦万分。我有些愕然,自己入职以来,正常下班的时间也是少之又少,却浑然不觉,甚至还颇有些乐在其中的意思。

究其原因,大概是觉得自己的工作“有意义”。如果我在工作中创造的事物具有持续的意义和价值,如果这些价值和意义超越了死亡和腐朽,如果我的工作理念是“让世界更畅通,让城乡更宜居,让生活更美好”,那么,我所度过的每分钟,所流的每滴汗,都将构筑起属于我的意义。

当我们面对死亡,我们引以为傲的级别、存款、车子、房子皆成了琐屑,“意义”成为了我们反抗死亡的唯一武器。

对于古人来说,“意义”是巴别塔,是卢浮宫,是青史留名;对于当下的我们来说,“意义”就是一条条路,一座座桥,一座座港湾,是每一个让我们魂牵梦萦的基建工程。当我们逐渐老去,面对死亡之时,可以坦然的说:“我的身体将死去,但我的一部分将永存。”

企业信箱Enterprise mail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