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桥思
刘慧
鄂西的灵山秀美,空水氤氲,常日雨水充沛,阳光显得金贵。今日,难得天气晴好,邂逅久违的冬日暖阳。午餐后,便和两位同事作伴,一起漫步于云开雨霁、洒满阳光的小城,愿采撷一抹暖暖的惬意。
这小城便是恩来恩黔项目部所在地宣恩县城,钟灵毓秀,依山傍水,一条流淌的贡水河仿佛仙女手中舞动的玉带,温婉且俏丽。也许,没有黄河的粗犷,没有长江的澎湃,只悄然蜿蜒细流,轻灵而秀美。正是这条穿城而过的贡水河,让这个大山深处的小县城灵动无比,充满生机;正是这条袅娜旖旎的贡水河,养育了这里纯朴的侗族人民,也让这里的贡茶闻名遐迩。冬日暖阳,照耀着这座山中小城,宛若落于凡间的玉石,光泽温润,点缀于万木葱郁间。我置身其间,仿佛坠入了山水名画,恍若隔世。
若说卢沟桥的狮子形态各异、举世奇观,那么宣恩县贡水河两岸的各种石雕也可谓叹为观止。当你漫步于贡水河畔,依水而建的石雕栏杆,雕琢着生动的舞狮、龙凤呈祥、山水花鸟等图案,延绵数十公里,如一幅鲜活灵动的长卷,精彩纷呈,令人应接不暇、流连忘返。小城的侗族人民用古典和智慧装点着秀美的贡水河,流溢着对滋养自己的贡水河的深情,让流连于此的你我,感受到他们热爱生活的真切情感,也被这小县城的精致所吸引。
沿着贡水河岸下行,有一座古朴的风雨桥。风雨桥是具有侗族民族特色的木桥,桥不仅高,且层次丰富,手工雕刻着寄托了侗族民族信仰的各式各样山水、飞禽、走兽等木雕,工艺精湛,连鸟兽的毛发都清晰可见。风雨桥的中间是供人通行的廊,踏阶徐行,手指滑过精致的雕花木栏,让人浮想翩翩,穿越时空,仿佛看见风雨桥上一位婀娜多姿的侗族少女在此相会如意郎君,手倚栏杆,侧目回眸,含情脉脉。又仿佛看见踏歌而行的侗族少年,在风雨桥拜别送行的亲人,依依不舍,带着美好的祝愿和风雨桥的守候行走远方……
这座承载着侗族人民信仰的风雨桥,带着侗族老乡的灵魂和信仰,满载着夙愿和寄托,历经几世风雨仍亭亭玉立,百年不朽。古语有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漫步于午后小城,感触良多,我看到的是“城不在大,有水则名;桥不在多,有魂则灵”。
走过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二航人征服了滔滔奔腾的黄河,战胜了湍急险恶的长江,带着“五湖连四海,路桥通五洲”的使命,架起了一座座大桥,修通了一条条通天大道。在鄂西的崇山峻岭间,和具有美好信仰的民族一样,二航人将架起能经历百年风雨、精品优质的忠建河大桥,带着对侗族老乡信仰的尊重及美好祝福,建好恩来恩黔高速公路,打通大山的动脉,保护好这里的山水生态。让二航所建的百年大桥同侗族老乡的风雨桥一般,承载着二航人筑桥的精细之魂,历经百年风雨洗礼依然保持巍峨耸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