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岁月
李安辉
记得有一副对联,关于读书的,上联是“好读书不好读书”,下联和上联一样,还是“好读书不好读书”。这样上下联完全相同的对联比较少见,在我印象中,这是一副,还有一副,据说是一个卖豆芽的人写的,“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十四个字完全一样,他希望豆芽快快生长的迫切心理,由此可见一斑。这样的对联,巧妙地利用了多音字同字不同义的特点,看起来颇有趣味。不过,我今天想说的,和对联基本不相干。
刚才上面提到的那副有关读书的对联,上下联字面上没什么两样,意思却恰恰相反。上联说的是喜欢读书的时候,却因为环境不允许,不适合读书;下联正好反过来,到了适合读书的时候,却又不喜欢读书了。这位先辈,不经意间,揭示了大多数读书人心中的感触。以前发了疯都想读书,可苦于没条件,现在条件好了,可以读点书了,却又不想读书了。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每天工作还算轻松,有大量的空余时间,再加上这里是荒滩,方圆十几里,连只野狗都看不到,见到一个外人,都很新奇。远离了花花世界的灯红酒绿,这样的环境,绝对够清净的了,本来可以好好读读书的,却可惜了枕边的几本好书,默默地全充当了满足我虚荣心的摆设!要是放在当年,我绝不会这样奢侈。
前些年,母亲常常开我玩笑,说我很小的时候很爱书,简直是读书“破”万卷。我父亲上过高中,家里还算有几本书,在当地,也算是书香门第了。听母亲讲,我三五岁时,特别喜欢撕书,一页页撕下来,在神龛下当纸钱烧掉。父亲的那几十本书,就这样被我给“破”了,嗜书如命的父亲,倒也大度,没有因此怪罪过我。
也许是小时候“破卷”破多了,和书结上了缘,上学以后,我还真爱上了读书。可惜的是,等到我喜欢读书的时候,家里的书,被我破得只剩下一本撕得半残不废的《三国演义》了,还是下册,上册早就化为了灰烬。我的读书生涯,就是从这半本《三国演义》开始的。
小学三年级,字都认不全,白文本的《三国演义》,一个注解都没有(就算有注解也是它认得我,我认不得它),看起来不是一般的费劲,可我也不是一般的喜欢。那时我还在村里上学,每天早上,我都要把那本皱巴巴的书塞进书包里。刚一放学,就迫不及待地拿出来,一边走路,一边看书。半米宽的山边小道,坑坑洼洼,布满了小石头,有时还有牛粪拦路,我连眼皮都不抬一下,一路看着就到了家,竟然毫发无损。随便扒了几口饭,就去放牛。一手牵着牛,一手拿着书,牛在田埂上吃草,我在牛前面看书,看得津津有味。这牛也很有灵气,趁我看书看得入了迷,脖子一歪,舌头一卷,几棵禾苗就进了它的嘴。等到我回头看时,它早已转过来了,装模作样吃着草,要不是留下了半截茬儿没有啃完,我还真没看出来,它刚才馋了嘴偷了腥。
看完这半本《三国演义》,我花了差不多半个学期,而且,只是囫囵吞枣,看了一些热闹,很多地方,根本没有看懂。才开始,我问父亲,他还给我解释,问多了,他忙不赢,就烦,懒得理起我了。他不理我,我也不再问他。看完这本书之后,家里除了祖父有几本线装书,再没有其他书了。祖父的那些老古董,大部分是和神咒符箓有关的,我不爱看,也看不懂。倒是有几本药书,记载了些关于治疗蛇毒和跌打损伤的药方,我翻来覆去看了很多遍,其中的一些方子,现在还记得。
村里的人,大多都是白丁,连学堂门都没有进过,更别说有什么书了,就算上过几年学的,有几本书,也早当废纸卖掉了。想来想去,只有舅舅还藏有几十本书,可以打打算盘。我家到舅舅家有二十来里路远,没有车,一直以来,都是步行。有句话说“无利不起早”,我那时候喜欢去外婆家,和舅舅的藏书不无关系。
和我父亲一样,舅舅也是一个书迷,母亲说我继承了他们的爱好。舅舅不但是书迷,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守书奴”。这三个字,要是被他看到了,他可能会不高兴。不过,那时候在我心中,这顶帽子确实非他莫属。外婆说,书就是他的命,一点都没错。他的书,藏得严严实实的,连我也不让借。为了看一本书,我还要请外婆和舅妈出马,说尽了好话,才能让他开了金口,点了头。
就这样,一次借一本书,我断断续续看了十多本,从中受益匪浅,可对“守书奴”的不通人情,也越来越憎恨了。不知哪来的胆量,我决定惩罚一下“守书奴”。一天,趁他不在家,我找来一个大铁锤,几锤子下去,他藏书的“宝箱”就四分五裂,报销了。我把他所有的书都翻出来,除了医书,其余的统统装进一个麻袋里,藏到了屋后的草丛里。然后,我跟外婆讲,我要早点回家,第二天要上学,就走了。我绕到屋后,背了麻袋,高高兴兴回家去了。后来听外婆讲起,“守书奴”回家后大发了一通脾气。经过了这次“洗劫”,舅舅的书少多了,再加上这些年一直流年不利,状况不佳,天天为生活奔波,很少买书藏书,直到现在,都还没有恢复元气。
有一件事,曾让我觉得书本来之不易。上六年级时,有个同学从家里带来一本好书,我软磨硬泡了很久,总算借了过来,不过,条件也很苛刻,要给他连续值三天日,而且只能给我一个下午的时间。书到手之后,我欣喜若狂,不分上课下课,目不转睛地看,老师讲课,也不听了,厕所也不上了。放学后,我看得正开心时,那个同学来收书了。我让他再给我半个小时的时间,他说什么也不肯,从我手里抢过书,往书包里面一塞,大摇大摆回家去了。我看着他远去的背影,心像被刀割了似的,难受极了。
现在,每当得到一本新书,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那些遥远而美好的读书故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