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骂也幸福
朱敏
《被骂的幸福》是日本名僧川澄佑胜的处世生活禅,是他修行50年的精华体悟。他主张“顺着自己说话的朋友,并不是真正的朋友;无人责骂是一生的不幸;如何反省自己的行为,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是十分重要的;被骂时,是怀着感谢还是认为对方欺人太甚,其间的差别和本人幼年是否被骂过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在倡导“被骂的幸福”这一理念的同时,将骂人分为三种境界:把对方骂得暴跳如雷为最次境界,把对方骂得无言以对是中等境界,把对方骂得醍醐灌顶感激涕零为最高境界。我便在他的文字里一点点的回忆着,体悟着。
我从小是在父母严苛的责骂中长大的,所以,对于责骂我心里怀着特别的情愫,既惧怕,又眷念。小时候家里兄弟姐妹较多,做错事的时候,百忙中的父母只能用极精要的话语责骂我们,使我们认识到错误,并加以改正。再大点,上学了,老师的批评也是常有的事,只是没有父母那般严厉,却有了很明确的方向。在时间和知识的海洋里,我日渐懂得原来被骂是因为被关爱,是长者们希望我们向着正确的方向行进,能够走得长远。就这样在时间洪流的涤荡里,我们犹如一棵小树,被父母、师长的责骂不断修剪、培育,渐渐枝繁叶茂,懂情知理,开枝散叶。
很多的年轻人离开了校园步入社会,慢慢的远离了父母、师长曾经的批评和责骂;有时候做了错事没人提醒,还有些时候,别人提醒了自己并没有意识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理想、事业、生活的追求让心灵开始浮躁,甚至迷失,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些什么,能做些什么了,没有正确的人生定位,没有了人生正确的航向,心便日渐迷惘而烦累。每每午夜梦回,心里少了些许的安宁,怅然若失。当我读过《被骂的幸福》,回想着一路走过的岁月,我明白了很多时候我们是因为失去了昔日熟悉的责骂和批评,迷失了心灵归依的方向,常会感觉无所适从。
唐朝禅师青原惟信曾把参禅分为三种境界,即“初始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最终必定依然是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人生的成长也如此吧?每一个不同的年龄段有着不同的经历,见识和体悟也就不同。小时候,父母和师长用责骂和批评,帮助我们看清人世山水,分辩是非,引导我们寻到人生的正确航向;而从校园走出,涉世之初的年轻人便开始了用自己的见识和阅历去走人世的山水,经人世风云,经常分辩不清山高水低,经常跌跌撞撞,于是在内心里怀念起儿时被骂的往事。那种被骂的幸福感才在心底油然而升,真正期待有人能来责骂我们,给我们指正错误。
恰如川澄大师所说:“无人责骂是一生的不幸”,“如何反省自己的行为,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是十分重要的”。曾接受过媒体与民众监督的日本首相鸠山纪夫说,他把媒体的监督与民众的责骂当成一种幸福,作为日本需要反思与改变的方向。日本知名企业家稻盛和夫在发表演讲中也曾说,正因为自己从小就有过“责骂的教育”,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我们,是否也能够把身边的批评和指正当成一种幸福,用心去体悟呢?在我们人生行进的路上,难免会有迷茫,愿午夜梦回的时候,我们能够体悟出自己被骂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