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
袁新平
前天的此时,阴雨绵绵,凉风习习。在一阵阵微弱的“唉哟”声中,我亲爱的妈妈——一位面对苦难、面对贫困、面对艰辛从不低头、从不屈服、从不呻吟的农村妇女,在被病痛折磨了漫长的十三年之后,悄悄地合上她那双满是慈爱、满是不舍、满是痛苦、满是牵挂的双眼,一个人走向了天堂。
天堂在上。妈妈在上。七十六年的人生,你只做了一件平凡而又伟大的事,那就是你把勤劳、善良、坚强、仁慈、爱心和奉献默默地写在我们的心上。
妈妈是个勤劳的人。十六岁那年,你来到袁家大湾。从初为人媳、初为人妻、初为人母的那天起,你就一个人扛起了家庭的重担。
那年月,家家靠工分吃饭,家中就你一个女劳力。为了养活家里的八口人,你到田里上粪,到塘里担水,到地里耕种,家里家外、灶前灶后,里里外外都是干不完的活。放工回家,你既要伺候老人,又要照料一群嗷嗷待哺的儿女。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你也不吭一声,个中的艰辛和痛楚,只有你一人承受和担当。
记得有一年,正是双抢的季节,奶奶生病在红安治疗。白天,你精心照护。天快黑的时候,你就匆忙赶回来收割水稻。夜色中,你一刀一刀地割,总是感到割不到边。累了的时候,你伸起腰,望着远方,希望爸爸能出现在你眼前,帮你割一镰。可是,田野里除了你,还是你。你不敢想了,仍然拖着疲劳的身子抢割。因为你知道,你不割就没有工分,你不割就没有口粮。你不割,儿女们会饿着喊你妈妈。当你割完最后的一把稻草时,你的儿女早已进入了梦乡。
妈妈,我慈祥的妈妈。为了给儿女一个温暖的家,你决定建房。还是在夜里,你赶着牛,碾压泥土,然后一块一块地切成砖,一砖一瓦地盖起了几间房。如今,墙还在,你却不在,独自一个人去了天堂。
就这样,沉重的生活让你别无选择,你是母亲,又当父亲。你是女人,更像男人。
1977年,42岁的你离开袁家大湾,去了麻城宋埠,相夫教子,虽然不再耕田种地,你却仍然忙碌。每天早上七点不到,你就起床为出车的爸爸做早饭,天一黑,你就站在门口,等他平安回家,为他挂肚牵肠。爸爸安全驾驶百万公里的业绩里,有你的付出。也有你的荣光。
六个儿女,在你眼里,是手心手背,没有两样。他们远行时,你为儿女收拾衣服。他们回家时,你为儿女炖好肉汤。
一生中,你最怕奶奶。越怕,你越爱,你越是尽心尽孝,不敢有一丝大意,一句怨言。你目不识丁,普普通通,不爱与人争长道短,遇事总是忍让求全,百依百顺,乐善好施,把中国女人的传统美德聚集在自己的身上。
心操碎了的时候,你也累倒下了。从1998年开始,你便一病不起。一病就是十三年。本来,我们准备在十四天后,在病床前为你举办七十六岁的生日宴,你却来不及看看大姐、弟弟、小妹和我的新房子。你来不及参加大外甥的婚礼,你来不及享受王婧、畅畅和思遥的成功,你来不及见证项炼、朵朵的向上。前天,你“唉哟”一声,急匆匆地丢下爸爸,丢下儿女和婆家、娘家的亲友,独自地去了。
假如没有对婆家、娘家的透支付出,妈妈,今天你一定还在微笑。
假如没有青年、中年过度的劳累,妈妈,今天你一定还十分健康。
假如没有常年累月为儿女操心,妈妈,今天你一定还能陪伴爸爸,晒晒太阳,打打麻将。
但今天,阴阳两隔,勤劳、平凡、明理、慈爱、友善的你魂归故土,仍然把我们相守相望。我们再也没有机会聆听您慈爱的絮叨,再也没有机会品尝您饭菜的滋味,再也没有机会为您端上一杯热茶,再也没有机会为您添一件您喜爱的衣服,所有的一切都化成对您的思念和怀想。
愿妈妈含笑九天!在天堂,您不会感到寂寞和孤单的,您的音容笑貌将伴随我们走向幸福。我们也会常来看你,带着往日的回忆以及今日的怀念和悲伤。妈妈,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