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室友
严双梁
我的室友,一位头发花白、年过六旬的老师傅。刚走出大学校园的我就能有机会与此教父级的老职工住在同一寝室,耳濡目染其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实属荣幸。
时光追溯到40年前,老师傅一定是个血气方刚、意气风发的年轻帅小伙。1970年退伍后,他怀着梦想和执着的信念,投身到工程建设的事业中,作为一名钢筋技术员,一直奋战在工程建设的最前线。一路走来,老师傅参与了众多国内乃至世界知名桥梁的建设,踏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与团队一起创造了一个个建桥奇迹,无数个日日夜夜,他在二航默默地奉献了30多个春夏秋冬,是二航人的榜样。直到2004年退休,才结束漂泊的工地生活,享受迟来的天伦之乐。
世界瞩目的港珠澳大桥开始建设,二航局承接了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沉管预制的部分任务,施工任务重,技术难度高,公司集精兵强将,参与这一工程的建设。沉管预制工程的钢筋施工,单节管节钢筋量大、绑扎及定位难度高、钢筋笼移动过程中确保其变形难度较大等存在一系列的技术难题。作为一名施工经验丰富的钢筋专家,老师傅早已名声在外,当作为钢筋技术指导受邀支援港珠澳建设时,老师傅没有再三思考,毅然放弃了安逸的晚年生活,来到港珠澳大桥建设的第一线。老师傅说:“工地生活很亲切,能参与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我是幸运的,更是光荣的。”言语简短,意蕴深刻。
“家有一老,如获至宝”。果不其然,工作中,每当年轻的技术员遇到棘手的技术难题,百思不得其解时,就会虚心的请教老师傅,他总能给出合理的解释或者独到的想法,令难题迎刃而解。
“活到老,学到老”。工作之余,无论是在办公室还是寝室,总能看见老师傅阅读各类书籍杂志。老师傅不会用电脑绘图,因此一副老花眼镜、尺子、铅笔、橡皮,这是他常备的绘图工具。经常到深夜,老师傅还在寝室有点昏暗灯光下忙碌,依稀还能听到铅笔沙沙的绘图声,此时老师傅的背影甚是迷人,灯火阑珊处,大家风范尽显无遗。
老师傅有些腼腆,有时孤言寡语,有时又有点喋喋不休,满头白发流露出岁月的沧桑,虽然年过六旬,但老人依然精神抖擞。他经常会跟大家交流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尤其是谈到工作时,他总是充满了激情。因为项目上绝大多数都是年轻人,对于融入这个大集体,他显得不那么游刃有余。工地生活是艰苦的、枯燥的,但是老人很充实、快乐。
同为室友,生活上不缺一些小插曲。老师傅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要属他那惊天地、泣鬼神的呼噜声——时而风平浪静、鸦雀无声,时而狂风骤雨、山河咆哮,时缓时急,一惊一乍,完全无音律可循,更谈不上余音绕梁。这就是我的室友,一位慈祥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