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与信仰
陈孝凯
信心与信仰于我们而言,都是十分需要的。
有了信心,我们会高高兴兴、满腔激情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有了信仰,我们似乎就有了依靠和归属,信仰什么就会按照她的指引去践行,去努力,于是在人类历史的沉淀中就有了很多的宗教,大多宗教教化人崇善而行,终其一生行善积德,通过为他人多做善事来消解自身前生的罪孽或是为自己以及后人留下一些福祉。
信心更多的是主观的东西,发自于自身,尤其是内心的东西,她能更好地激起人的欲望亦或向往,毕竟人生活在世间总会受到种种的诱惑,总会给自己定下一个个的目标,这些目标可能是伟大的,可能是渺小的,但对于自身来说都是值得期待的。即便是如同一个小小的孩童,对于一个玩具的喜好,或是对于一次考试的好成绩的期待,或是对于某次游玩的期盼,都能激起他(或者她)的信心,至少在他(或者她)还没有为这个目标感到失败或者沮丧之前,都会有一种主观的能动性在驱使他(或者她)去努力。信仰更多的是外界的东西,是一种外界的驱动力长期熏陶、长期影响的结果,以至于在心中扎了根,慢慢地按照她的教义去执行,在自己行事过程中拿来衡量自己的言行举止,拿来框定自己或者别人的是非对错。但信仰不同,就有可能框定出不一样的结果来,就好比佛教之于道教、基督教之于伊斯兰教,既然属于不同的教派,信仰不同当然会有不同的判定标准,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有时即便是同一个教派,也分出了很多的分支来,也会有些不一样的教义教人不同的道理,让人有不同的规则需要遵循,由此来看,信仰更多的是一个需要选择的东西,有的人甚至会背叛自己的信仰。
那么,信心和信仰谁更重要一些呢?这是一个很难权衡的事情,但从能更好地释放潜能来说,信心似乎更重要一些,一个人倘若没了信心,即便有信仰,那也会活得消极,内心里会缺少五光十色的烈焰,让人感觉更多的是被信仰驱使的一个外壳,缺少灵魂,缺少灵性。也许正是基于这一点,美国哲学家富勒说“信心比信仰高明多了,信仰是别人在帮你思考”。这样说来,一个没有信心有信仰的人活着就有些可怕了,他的思维一生都控制在别人(或者是一种宗教)手中,不会自觉自愿地思考自己的未来,思考自己的生活,甚至难以有自己的目标,而是活在别人的影子里。只有有了信心,才能更加主动地掌控自己的人生,思考自己的出路,思考自己的未来,也许在信心的驱使下,有时候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在强大的信心支持下,你会有无穷的动力向目标靠近,那是发自于你内心的渴求啊!她的生命力和抗压能力都会超出信仰很多。
当然,信仰也不可少,信仰更多的是教化你,她在你懵懂无知的时候就开始在潜移默化地陶冶你的心灵,有了信仰就能让你在从此岸到彼岸的追求过程中有一种精神寄托。但有了精神寄托的人,还得有“精神”,这“精神”就该是信心。信心比黄金还可贵,皆因它照亮的是心灵,使人振奋,从人的内心深处提供源源不断而且不会折服的动力。



二航新闻
集团要闻
国资动态
业务动态
媒体聚焦
二航人
专题专栏
港航
路桥
市政
房建
其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