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感
陈孝凯
出租车司机是一个与社会各个阶层接触都非常紧密的社会群体,常常是整天在外奔忙,工作辛苦自不用说,所以很多人怨言较多,倒并不一定是他们对这个社会有怨恨或是对谁不满,有时就像是一种发泄,以此寻求一种心理慰藉。最近搭乘了几次出租车,从两个司机口中感受到那种辛苦工作着而又实实在在的幸福,觉得他们的幸福值得分享。
有一位是我生活的这座城市的,那天我临时加班,晚上8点多钟离开办公室,在早已平静下来的城郊街道上,好不容易等到一辆出租车,上车后,司机主动开口:“这里太偏,难得有乘客的。你这么晚才下班,很辛苦啊!”我笑笑说和他一样需要挣钱养家,不管多晚工作还是要做的。我们从挣钱的话题开始,他说这年头只要不嫌弃工作好坏,挣钱的渠道还是比较多的,钱还是有得挣的,如果太挑剔就会高不成低不就,家庭生活压力就会加大。他还以他自己的家庭为例,他和妻子原来都是一个厂子里的工人,厂子垮了,他靠技术到深圳一家电子厂打了几年工挣了些钱,回武汉开出租车,但碰上非典那段时间生意很难做,后来只好将车转卖掉,给别人开车。现在每月挣3000元左右,买了养老保险,加上妻子挣的1000多元钱,保证了上高中的女儿的费用,剩下的钱刚好够一家三口的生活。他说辛苦是辛苦,但一家人和和睦睦他已经很知足,自己和妻子没有上过几天学,希望女儿能勤奋一点上个好大学。在谈到女儿的教育时,他说常常在深夜里看到那些在酒吧门口喝得醉醺醺的女孩他就为自己的女儿担心,所以他和妻子对女儿要求一直很严,要求她放学后必须马上回家,而且平时告诫女儿不论是否读大学一定要走正道,本本分分地工作和生活。他的幸福感让我有些同感,对普通老百姓来说,这就是一种最实在的幸福,值得期待和拥有。他还说,人和人是难比较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攀比多了只会给自己平添烦恼,这使我不仅联想到有学者说的目前社会阶层固化现象比较严重的问题,由此还引出了“官几代”和“富几代”等等特定的名词,作为一个普通的劳动者,他(当然还有很多像他和我一样的普通大众)似乎都已在不知不觉中心底里接受了这种“玻璃天花板”现象,还会有多少人会为寻求突破这层“玻璃天花板”而努力和挣扎呢?但他也有他的幸福,只要幸福满满就该是令人羡慕的。
还有一位是我在首都机场碰到的,我上车后他就很热情地问我到哪里去,并从当天北京的好天气开始聊起,谈到他的工作和家庭。他的家在延庆,每个月挣3000元左右,妻子在家干农活,他们两人要养3个老人(他的父母和一个残疾的叔叔)和两个小孩。我想他的家庭负担还是比较重的,就问他在北京租了房没有(据说北京的房租也很吓人的),他说如果租房就根本挣不到钱,他是和另一个司机倒大班,一人开24小时然后回家休息24小时再接班,困了就在车上睡一下,交班以后他就坐长途车回家,他说北京只要刷卡坐车很便宜,他从北京城回延庆只要6元钱,单趟50多分钟就可到家,农忙的时候他还要和妻子一起种地,能开车种地两不误。谈到子女时,他也是希望两个孩子能够勤奋一点,以后不要像自己没有文化,他还说现在只要勤快点总是能挣到钱的,但要想改变命运还得靠知识,没有知识只能干苦力,挣辛苦钱。从他的言语间,我能感受到他的幸福和快乐,因为他说话的时候总是面带微笑,很真诚很质朴,每句话都透着活力和快乐,那份含在心中的幸福能够让你真切地感受到。
他们两位让我在两次短暂的乘车旅途中感受到了他们发自内心的幸福和快乐,虽然他们的工作很辛苦,但却保持着一颗幸福的心,还能用自己的幸福感染上车的乘客,至少对我而言,不失为两次快乐的偶遇,幸福就这样在心与心之间流动起来。



二航新闻
集团要闻
国资动态
业务动态
媒体聚焦
二航人
专题专栏
港航
路桥
市政
房建
其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