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晋祠
陈孝凯
前日,读柳宗元的《桐叶封弟辨》,其中讲到周成王以桐叶分封小弟唐叔虞的故事,使我想起曾经去过的晋祠。晋祠的主要文化渊源起始于唐叔虞,但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已不止于唐叔虞了。
我到晋祠时,晋祠正在进行大规模的修缮,门前新修的景致很现代,沿着溪流用大理石砖铺成的路面和廊桥,还有新栽的树木,一派崭新的气象。进入晋祠的大门楼上是陈毅元帅书写的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晋祠。在中轴线上,从晋祠的大门开始,经古戏台“水镜台”,跨过会仙桥,穿过金人台上的四个威武肃静的大铁人,经过对越坊、献殿、钟鼓楼,再越过大鹏展翅般的十字型的鱼沼飞梁,就到了圣母殿前,这是晋祠的主体,建筑结构严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圣母殿可以说是目前晋祠中最为重要的古迹,史载唐叔虞为了纪念母亲邑姜所建。从紧锁的殿门上面的玻璃窗望进去,可以看到一尊高大得几近触及殿顶的圣母邑姜的神像,两旁恭敬谦卑地立着42尊宋代彩塑侍女像栩栩如生,神态惟妙惟肖,都有倾城倾国的美貌。圣母殿的南部从胜瀛楼起,有白鹤亭、三圣祠、真趣亭、难老泉亭、水母楼和公输子祠。紧邻圣母殿的有一股清泉和一座水母楼,那泉就是著名的“难老泉”,“难老”二字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书法家傅山所书;水母楼据说供奉的是一位很讲孝道、很贤惠的媳妇柳氏,虽遭公婆刁难虐待而无怨言,后来为了镇住危害村民的山泉而在此成仙;圣母殿北部从文昌宫起,有东岳祠、关帝庙、三清祠、唐叔祠、朝阳洞、待风轩、三台阁、读书台和吕祖阁,大多随地势自然错综排列着崇楼高阁,还有几个荷叶连连的池塘。唐叔祠中供有唐叔虞塑像,还有一座高楼里面存放着唐太宗李世民所书的著名的《晋祠之铭并序》碑,圣母殿后面的悬瓮山上,还有望川亭等古迹胜景。因为很多建筑和古迹都在修缮之中,不能一一饱览,看着那些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的亭台楼阁,油然而生景仰之情。
我景仰的,当是晋祠中那些几千年来建了又毁、毁了又建并被传承下来的古迹。圣母殿中留下的侍女像、众多的牌匾都有几百年的历史。唐太宗李世民的那块《晋祠之铭并序》碑据说就是真迹,现今存放在玻璃罩中;还有傅山的“难老”牌匾以及清朝雍正年间杨二酉所书的众多的楹联匾额。经过那么多朝代,这些古迹能够历经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得以保存下来,确实非常不易。我想这可能与晋祠的“孝”文化有很大关联,邑姜和周武王生下了讲孝道的唐叔虞,他在自己的封地上为母亲建造圣母殿;还有那座水母楼中贤惠孝顺的媳妇,这两位女性的故事都颂扬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百善孝为先”的美德。再加上有圣母邑姜梦有祥兆这个吉祥如意的故事,历朝历代很多帝王都对晋祠封赏有嘉,为晋祠得以比较完好地保存创造了条件。
我倾慕晋祠中那历经千百年仍傲然挺立的松柏槐树。看着一棵棵“虬枝横槊倚云孤”的苍松古柏,不禁想伸手去抱抱这些不知周汉无论隋唐的古树,摸摸它那苍老的树干和深深龟裂的树皮,仿佛让人能穿过时光隧道,回到前朝。看见在此穿梭游历的圣贤学士、文人墨客,目睹在此挑灯疾书的唐宗宋祖、诗仙诗圣。欧阳修曾写下“郁郁古柏含苍烟”,那种树木葱茏苍翠藏古刹的寂寥和幽深都写了出来;杨二酉所写的晋祠八景中,就有一景写《古柏齐年》:“桐祠荫八百,下阅两千纪。两柏尚丸丸,三千龄弗止。同心德不孤,连理长不死。庸知遗世材,得算类若此。”赞古柏高大挺直、圆如车盖的树冠,以及它们枝条相连、盘根错节相互依偎的形态,不仅岁月悠长而且为人间带来吉祥。圣母殿左边上有株古柏向殿堂边倾斜着,据说植于周朝,冯玉祥将军望着它,有感而发:“大树苍苍数千载,虽然倾斜成大观。饱经世间冷暖事,能耐风霜不畏寒。”感慨古柏如人更胜人,千百年来傲然处世不畏霜寒冷暖,更是阅尽人间兴衰更替和百姓苦乐情愁。
我艳羡那著名的泉水——难老泉。晋祠是晋水的源头,难老泉更是曾经几千年不绝,灌溉了下游几百顷农田,让稻谷丰收,让百姓安居。我所见到的有诗记载的当属李世民的“骏骨饮长泾”,说的是晋祠一带有长流的泉水;李白挥毫写下了“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的赞美之词,那股清澈见底的碧波让多少人驻足流连,这晋祠的水已是唐代的水了。范仲淹《咏晋祠水》:千家溉禾稻,满目江乡田。那潺潺的泉水让宋朝生活在晋祠附近的农人有了生命之水。元代的释小仓月则写有“削桐宫殿古溪泉,寰海声高利济全。”说的是晋祠泉水不仅非常有名气,而且灌溉稻田、果木,让人民获益匪浅。明清两代写难老泉的诗词就更多了,既写到了难老泉源远流长、景美水美,又写到了晋水滋养万物生灵、滋养黎民百姓的灵气。即使是解放后,郭沫若到晋祠时,还为难老泉的水写下“悬瓮山泉流玉磬”的诗句。我在游览时听说近年来难老泉已经不再有清泉涌出,顿时倍感失落,但愿难老泉是因为千百年的流淌有些倦怠,只是想稍稍休息数年便会回到以往水声潺潺、碧波涌流的景致才好。
晋祠的美在景,更在景中所蕴涵的文化,需要慢慢的品,慢慢的忆。在苍烟霞影中忆晋祠,就像是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展看一幕幕波澜壮阔的画卷,时代更迭,斗转星移,曾经的风云人物幻化成漫天星辰。只有那一株株周柏唐槐永远安静地站在那里,用它们一圈圈年轮默默地记载下那一曲曲荡气回肠的壮美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