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评书
大海
我的童年大部分时间都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小时候家贫,没电视,只买了台收音机,天天听广播,是我最大的习惯。一晃三十年了,那浓荫的槐树下,看着满天的星斗,听着收音机里传来的声音,父母的相濡以沫,兄弟的欢声笑语,全家人从未消失过的希望,都在时间的甬道里静静地呈现出来。
那时候一直很奇怪,这个小小的匣子里,是不是有人装在里面,为什么可以听到那么多人的声音?小学时我爱看郑渊洁的童话。他有一篇童话,主角好像叫皮皮鲁。皮皮鲁爱听收音机,有次不小心把收音机调台的那个旋扭,拧到最边上,拧过了头,于是听到收音机里不少关于第二天发生的事。
当时的我甚至也扭坏过两个收音机,很自然,什么都没听到。小时候最爱听的,就是评书连播。最常听到的声音:刘兰芳。说到这个名字,生于七十年代的朋友,脑海里会立即浮现出两部评书:《岳飞传》、《杨家将》。
在文化生活极为贫乏的七十年代,能够每天听半个小时评书,已经是最美妙的事了。岳飞,字鹏举,河南省汤阴县人。由于都是河南人,对岳武穆更是崇拜有加,对秦桧恨之入骨。当小说说到岳飞屈死风波亭时,小小的我就流出了大大的眼泪。
自己听了,还喜欢给大人讲,或者给小朋友们讲。上小学时,哪堂课如果老师临时有事不来,我就主动走上讲台,开始讲听到的评书。那时功课不多,没有什么家庭作业,老师不来的话,要么就是到操场上玩,要么就是在教室里讲故事唱歌。我喜欢讲岳飞大战牛头山的故事,更喜欢学着刘兰芳那样,一声高喊:“呀,呔,番兵番将,我来也!”
除了刘兰芳,我还喜欢袁阔成。这位老先生,虽然没有刘兰芳嘴皮子利索,但讲话比刘兰芳更幽默。听他的第一部评书是《平原枪声》,听到他用幽默的语调说“曹大头”。不知道现在播放的电视剧《平原枪声》,是不是根据他老先生的评书改编的。
袁阔成还有几部关于《水浒传》的评书,我听过《三打祝家庄》《神州擂》和《大闹大名府》。当然,最熟悉的就是那部《三国演义》。袁阔成老先生非常有爱心,他潜意识里还是有那种大团圆的情结的。比如,赵云在打下桂阳后,敌方太守赵范投降,在宴请赵云时,把自己孀居的嫂子介绍给赵云,甚至想许给他为妻。赵云当时大怒,重新攻打桂阳,把赵范给绑了。
那赵范的嫂子貌美如花,惊为天人,赵云不是不动心,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他不敢娶。小说《三国演义》里没有了下文,而在袁阔成老先生那里,当后来诸葛亮给赵云介绍老婆时,他说:非赵范嫂子不娶。哈哈,可爱的袁老头!评书教给了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忠诚仁厚,侠义正气,爱憎分明……
时光荏苒,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岁月如同开足马力的法拉利,疯狂奔驰,不顾人容颜衰老。但记忆却是永恒的,尤其是那如同黑白油画般的乡村,那如同抒情小调般的童年,始终在心中回味。
贫困的生活,总给人带来最单纯的快乐。啃着窝窝头听评书的岁月,甚至比现在吃着鸡翅上网的日子香醇得多。科技与现代化,提高了人生活的质量,却无法增加人快乐的程度。孩子们一天天长大,他们再不会听什么评书,也不会像我们小时候一样,玩那些可爱的玩具:打纸牌、推铁环、跳房子,甚至开心地骑一根树枝满街跑,拉起一路扬尘……



二航新闻
集团要闻
国资动态
业务动态
媒体聚焦
二航人
专题专栏
港航
路桥
市政
房建
其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