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风情
江海涛
来沙特阿拉伯工作一段时间,感受到沙特独特的风情,也将此记录以飨读者。
住
如果走进沙特本地公民的住宅,深受房价煎熬而蜗居着的中国人最大感受就是一个词——震撼。原因是这里的房子特点也就是一个字“大”:占地面积大,几乎每家都有一个独立的院子,足以和国内的所谓独立别墅相媲美,我们所租住的房子估计建筑面积至少在600平米以上;另外房间空间大,住宅一般只有两层,但是每层都有多个卧室和卫生间,刚一进去还有点像进入迷宫的感觉,这还只是最普通的房子,据长期在此工作的阿拉伯语翻译介绍,如果是沙特富人的房子,那更是了不得。一次我们开车经过路边时,他指着旁边的房子说那就是沙特富人的房子,那根本不是房子,而是一座宫殿,至少占地一亩以上,高大精美的围墙透露出逼人的气派,见之为之咋舌。
行
在沙特这个地方,恐怕令中国人“羡慕嫉妒恨”最多的就是“行”了,这里的公共交通比较缺乏,使得这里没有汽车就基本无法出行,而丰富的石油资源使得一般人都能享受到石油财富带来的便利。这里的汽车价格大概只有国内车价的1/3或1/2,而普通沙特人的收入比中国人的收入高大概3~4倍,所以一般的沙特家庭都是拥有一辆甚至多辆私家车的。这里91号汽油(类似于国内93号汽油)每公升的价格是0.48里亚尔,折合人民币是0.9元(是的,你没有看错,就是9毛),而普通柴油更是只有0.25里亚尔,折合人民币0.46元,这也导致沙特的汽车块头大、排量大,更主要的是驰骋在沙特平顺的高速公路上,绝不会有收费站来从你口袋掏钱,怎一个“爽”字了得!
当然传说中的“水比油贵”的情形在这里得到充分的体现,一瓶600毫升矿泉水的价格是一个沙特里亚尔,而一升汽油也才0.48里亚尔,也就是水费基本是油费的三倍,看来上帝是公平的,赐予你丰富的石油,但是淡水却给的很少,也算是一种平衡吧!
穿
有人开玩笑说“沙特阿拉伯”这个词应该是“沙子特别多”,刚来的第二天,一场不期而至的小型沙尘暴就给我来了一个“下马威”。我所在的扎瓦尔港区本身就是建立在沙漠上的一座工业城,这里三面是沙漠,一面靠大海,举目所见,只有沙子,按照一个在此打工的巴基斯坦人的说法:“no good!too much sand……”(太多沙了,不好!)沙太多,当然干燥,最要命的是这里风比较大,而且日照也很强烈,在此不长时间就可以见识到脱水的危害,所以阿拉伯人将全身裹得严严实实,连眼睛都被用墨镜保护起来,而我们的中国工人也入乡随俗,自制了防风沙面罩,上工地时配上安全帽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在这里的中国人充分发现了“老北京”布鞋的好处,穿上它不再闷热难耐,而且轻便舒适。因此每每从施工现场回来,脱下厚厚的劳保鞋,穿上轻便的布鞋,也成为项目部的一景。
购
在沙特东部城市库巴的一个大商城,笔者购物时更有一番独特的体验。商场一般是早上九点开门,可是我们十点多到一家专柜想买商品时,发现它竟然还没有开门,转了好几个来回,我们都准备放弃了,结果这个店主终于姗姗而来,卖东西时虽然笑容可掬但是坚决不让价,一问才知道这是个沙特当地的年轻人。同去的朋友感叹道,这是他来了快三年了见到的第一个当售货员的沙特人。由于生活优裕,一般的沙特人是不屑于干售货员这样的职业的,当地这样的职业大都是外籍劳工承担。就在离他不远的柜台,有个巴勒斯坦籍的售货员竟然还能够用汉语说出“你好!七折……”这样的词语,感觉有些恍然,真不知是他乡还是家乡了。
中午十一点半,商场里响起音乐,店主纷纷关门撵客,原来这里每天必须做5次祷告,其中上午十一点半必须关门做一次,此时不管你是想买什么东西,那都是不会有人卖给你的。每天数次的祷告是沙特人坚定的宗教信仰,虽然看来对外人造成不便,但是当你适应了这个慢悠悠的生活节奏后,这才知道原来我们所一直追求的快节奏高强度的生活,也是可以闲下来的,呵呵,这也算是一点小心得吧!
在沙特这个富得流油的国度呆过之后,才知道其实祖国还是最好的,虽然有种种不如意,但是有亲人、有朋友,有熟悉的乡音,有可口的美食,有可以共同与家人分享的快乐,更有共同成长建设美好明天的希望!我们不远万里来到沙特工作,为家谋幸福、为企做贡献、为国添光彩,不也是一件乐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