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航文化

shipping culture

二航文苑

首页 二航文化二航文苑

影响他的几件事

发布时间:2011-05-18阅读次数:

影响他的几件事
魏小峡


    明媚的阳光引诱着人们走出房间,邹晖带着安全帽领着设计院的两位专家上桥去考察一番。“这样的天气上桥是最好的了,站在索塔的下横梁上能清楚地看到厦漳大桥II标的整个施工场景。”他向两位专家介绍着厦漳大桥施工的具体情况,条理清晰,相关的数据信手拈来。参加工作五年的邹晖在厦漳大桥已是能独当一面的工程部长了。对于他自己,就三个字“死心眼”。
    工地上的生活有些枯燥无味,一切都围绕着施工转,他被这种氛围深深感染着。2008年的某天,朝天门大桥的同事给他介绍了一位女孩子,想让两人先接触看缘分,约定了见面时间和地点,但女孩儿等了一天也不见人影。“说起来真的很不好意思,我那天从工地回来,监理临时找到我,要求把资料做好传给他,整个晚上我只能在办公室里做资料。”对好心的同事和不认识的美女,邹晖有着深深的歉意,对于自己的工作,邹晖也有着自己的坚持。
    和许多刚踏出大学门槛,无工作经验、无阅历、无社会关系的“三无”学子们一样,邹晖常常感到迷茫和困惑,以前在学校学的东西和社会脱节,缺乏实用性。很快他给自己找到了一个实在的方法去改变这种状态,“就是多问,多做,这是作为‘三无’人员的我,能找到的唯一方法。”
    其实,他也纠结过是选择工作还是选择美女。如果不去,人家姑娘会怎么想暂且不说,还得辜负同事的好意,得罪人;如果去,那资料今天就做不完,虽然能请工程部的兄弟帮忙,但自己的工作让别人做让邹晖感到羞愧,他开不了口。“我家里有兄弟姐妹四个人,从小为了养活我们父母在外辛苦劳作,没有什么时间照顾我们,‘今日事,今日毕’和‘自己的事自己做’是父母教给我的第一件事。”邹晖一直铭记在心,还落实得挺好。
    当然,“死心眼”的事情还有不少。
    2009年12月,厦门已悄然进入了冬季,厦漳大桥新一轮的施工高潮也拉开了序幕,引桥的桩基施工进入尾声,即将向承台施工工序转换。“在厦门,冬天绝对是个施工的黄金季节。”受亚热带气候的影响,厦门的冬天比重庆温暖,也没有夏天炙热的太阳和不断侵扰的台风,邹晖喜欢这样的天气。
    就在半年前,邹晖收到了公司的调令,面对这个调令,他感到惊讶。厦漳大桥是一座什么样的桥?邹晖怀着不安和兴奋的心情抵达了厦门。“刚到的时候,让我感到不安的不是技术反而是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方式,这里也不是邹晖熟悉的老项目部,部门的具体分工也略有不同,他需要时间去适应这里的工作方式。
    很快,他遇上了自己在厦漳大桥的第一个难题。厦漳大桥引桥长2212.4米,需要搭设32个施工平台,施工平台是施工临时性建筑,搭建它是为了方便大桥桩基、承台及墩身等后续施工。根据项目部总体施工组织安排,承台选用钢围堰施工,引桥桩基向承台施工工序的转换就意味着要拆除三分之二的施工平台。邹晖要做的就是优化方案,使用最少的材料,最短的时间安拆平台,快速高效地实现桩基与承台施工的工序转换。“那段时间我的脑袋就像在熬数字粥。幸好,我跟同事们相处愉快,我也从中得到了益处。白天上桥、查看后场引桥承台钢板围堰、承台模板加工的情况。有空的时候就在现场开一个小型的讨论会,拉上引桥的陈工长和其他兄弟们交换意见。晚上一遍一遍地看平台施工方案,然后计算,核对。“这期间,刘总和两位生产副经理也常常点拨我。要考虑的东西很多,平台的周转周期,载荷强度,安拆的便捷性,以及上个项目废旧材料的运用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事实证明,对引桥钻孔平台布置形式的结构优化方案安全可行,大幅降低了项目部经营成本,邹晖也获得了项目部的首个合理化建议奖。
    “王经理有两句话我始终记在心里:小范围的讨论不受时间、空间和人数的限制,短暂的摩擦也能产生绚烂的火花。做技术就是要坐得住。”他说的王经理,就是厦漳大桥项目的常务副经理,是工地上那些男人们的偶像。因此邹晖后来在桩基施工技术方案、承台钢围堰施工及砼浇注方案的优化设计中归功于这两句技术员工作的“真理”。
    趁着两位专家交谈的空隙,邹晖又在盘算着自己的工作:首先,明天索塔要浇混凝土,一定得去看。箱梁安装得等下午两点的潮水;然后,晚上和技术员讨论《中上塔柱连接段施工方案》,如果结束得早的话,说不定还能赶上“烧烤西施”收摊前去吃点宵夜,那就太完美了。

企业信箱Enterprise mail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