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出差
音北
1980年,我刚20岁,在二航局四处(四公司前身)402队当材料采购员。当时我们二队在安徽芜湖市承建四处的机关办公大楼和宿舍楼工程。
1979年底,我们一大批学生从重庆航校毕业,分配到二航局工作,说实话,当时我们还挺自豪的。我们这批人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学生,虽说大多分配到工程队当了混凝土工、钢筋工等,但由于刚刚从学校走上社会,工作热情还是蛮高的。那时候基本上没什么农民工,什么活都是自己干,像挖水沟、卸煤炭之类的活是常事,五十公斤的水泥每次扛两包,一百公斤的大米扛起来也毫不费劲,就是因为年轻,身体好。
记得那是1980年3月的一个下午,队长把我叫到队部办公室:“小伙子,出趟差怎么样?”说实话,我那时刚参加工作三个月,主要的工作也就是在市内跑些零星材料,还从来没有机会出过差,早就渴望能像老采购员那样潇洒地出趟差了,一听这美差,我毫不犹豫地挺起胸脯:“行!”,队长拿出一张纸递给我:“地址在上面,货物数量也通过关系订好了,你的任务就是验收货物质量,清点数量,办好付款及相关手续后把货运回来就行了。”
从队部走出来,心里别提有多得意了,回到办公室,打开纸条一看,原来是到泾县采购竹跳板。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赶到了芜湖汽车站,到了泾县县城以后,我又马不停蹄地赶往那个叫爱民的林业站,等我办完事赶到下车的那个车站准备回县城时,那个破旧的小车站竟然已经空无一人,连个工作人员的影子都没有,站旁杂货店老板告诉我每天就这一班车,进来就出去,要想回县城得等到第二天。“有旅馆吗?”“有呀,公社有旅馆,离这15公里。”我站在路边拦了半天,连个拖拉机都没拦到。看着我无助的样子,好心的老板说,我这还有间客房,如果不嫌弃,你晚上可以在这里住,吃饭就在我家搭伙,房钱加饭钱共一元五角。
三月的春天乍暖还寒。吃完晚饭以后,空中飘起了绵绵细雨,天将黑的时候,杂货店门前不时走过三五成群的村民,打着雨伞,扛着凳子,老板说,你运气真好,赶上了大队放电影,老板给我一把油布伞,一只小竹椅,“你就跟着他们走,两里路就到了,看完再跟他们回来,这里到大队就这一条路。”那时候的业余文化生活十分贫乏,电影队也难得下乡一次,所以,对于农村来说,放电影就像过节日,热闹得很。影片放的也多,一放就是二、三部,记不清什么电影了,等到第二部电影放完的时候,已经是十点多了。当村民们还在兴高采烈地等着看第三部电影的时候,我却因为第二天还得早起办事,不得不提前退场了。因为回去的路只有一条,况且路程又不远,我也记得回家的方向,所以,我慢慢地往回走。天越走越黑,雨也越下越大,刚开始还能看见周边的星点灯火,到了前面几乎已经没有一丝灯光,凭着感觉,我在泥泞的土路上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突然,我发现自己的脚被一个土堆挡住了去路,试着绕了两次都没绕过去,定睛一看,天哪!竟然是一座坟墓,再一看四周,旁边还有几座类似的土堆,就连坟头上倒梯形的帽子也隐约可见:我走进坟岗了!一身冷汗被激出的同时,我拔腿就往回跑,记不得跑了多长时间,也记不清自己跑的方向,就这样凭着直觉跑着。看见灯光了,看见人影了,泥水溅满了我的全身,终于到达安全区了。
回到杂货店,我依然惊魂未定,客房里也多了个收破烂的老汉,我把先前发生的事告诉他,“小伙子,你这是撞鬼墙了,多亏你年轻气盛,火焰也高,否则就要被鬼们抓走了。”听着老汉的话,我半信半疑。整夜未眠,第二天一早,我逃命似的离开了这个小山村。
30年过去了,在轮回中我又开始做物资工作了,可现在的采购工作是多么的便当呀,一个电话,一份合同,足不出家门,你就等着按合同验收货物吧。可30年前那是个什么年代呀,为了一捆铁丝,两箱元钉,要跟五交化管计划的科长磨半天,还有一次,我为了400吨的黄砂,竟然在一个叫青阳的地方整整住了十五天。
时代变了,社会进步了,企业也发展了。可我这辈子也忘不了第一次出差的经历,忘不了那个让我丢魂失魄的小山村,还有我的青春和那些青涩的梦。



二航新闻
集团要闻
国资动态
业务动态
媒体聚焦
二航人
专题专栏
港航
路桥
市政
房建
其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