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破解幸福密码》
陈孝凯
最近读毕淑敏的《破解幸福密码》,觉得她对幸福的分析确实很深刻,其实结论很多人都懂:就是我们不仅要追求幸福,而且要享受追求幸福的过程才是真的幸福。但她分析得入情入理,让人难以释卷。
她用医生的专长很独到地将幸福分成四种类型:饮鸩止渴型,为了眼前的肉体和感官的快乐而完全罔顾长远的幸福;黄连团子型,将当下的生活过得太清苦希望攒下足够的资本在未来好好享受到幸福的滋味;馊馅饼型,抱着一种对当下生活不利而且对长远也没有好处的生活态度,破罐子破摔,放弃了对幸福的追求;包子型,从皮到馅都能让人有期待,不仅当下生活追求并享受到幸福,而且追求并享受长远的幸福。不难看出,她欣赏的是“幸福的包子”,她还引用了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的话:“你的第一责任是使你自己幸福。你自己幸福,你就能使别人幸福。幸福的人,但愿在自己周围只看到幸福的人。”
她还在书中用大量的篇幅深入浅出地分析了追求幸福路上我们碰到的最大的敌人——自卑。她说“自卑就是有关自我的消极信念,影响了成长”,她还借用奥地利精神病学家阿德勒(个体心理学创始人)的自卑来解释阿德勒发现的“自卑情结”,有人因为自卑自甘堕落,有的人因为自卑而发愤图强,如何利用自卑并转化为补偿自己缺点是一门学问,并非每个人都能或者愿意利用自卑情绪。
她认为自卑这种情绪会通过人的体态、语速、着装、目光、语言等等方面表现出来,自卑的人会夸大自己的成绩而贬低别人的作用,会经常为自己辩解,会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让人难以理解,甚至让他自己都难以把握。她认为自卑的原因有三:人类对于宇宙和自然界的渺小使人生出自卑;来自人类童年时期的幼小和无助让人长期仰人鼻息而生自卑;来自我们每个人成长经验中的创伤性记忆和理念使人生出自卑,如性别的差异、容貌长相的美丑、金钱等资源拥有的贫乏,乃至于现代文明(用人造的美女帅哥充斥于各种媒体)都可能导致自卑。
但面对自卑,如何克服并在一生之中追求幸福呢?毕淑敏用一句很有哲理的话作了全书的结束篇:“能够展开旗帜的风,其实经常刮起”。她鼓励人们面对仅有的一次生命,要学会“分享你的才华,表演你的天赋,帮助更多的人们,体验到人生原来可以这样度过,做一个精灵般的模板,让孤独远去”。
每个人都在穷其一生追求自己的幸福,有的人追求当下的,有的人追求长远的;有的人追求肉体的,有的人追求灵魂的;有的人追求浪漫时尚的,有的人追求平和舒缓的。但是,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的一生都能幸福快乐,都能追求到自己想要的幸福。人的一生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十年至多百来年,但它毕竟是由一个个具体的昼夜组成,这一个个具体的日日夜夜将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知这个世界,尤其是感知到自己生活的小环境、大社会。要时常面对亲情、友情、爱情,要时常面对社情、国情、世情,大大小小的爱恨情仇都充斥在我们一生中那一个个24小时之中,除了幸福快乐的日子,肯定也会有我们必须面对的挫折、磨难和逆境,我们也不可能都有如老子一样面对亡妻“鼓盆而歌”的道家风骨。我们有着丰富的感情,会因为遇到喜事而爽心,遇到好事而赏心,遇到坏事而烦心,遇到难事而揪心,遇到悲伤之事而痛心,七情六欲会通过我们的大脑刺激出喜怒哀乐的情感体验。
怎样度过?到底怎样把握这一生?消极的,还是积极的?有人说在生活追求上要“出世”,不要过多地被这个日益浮躁的社会牵制;在工作追求上要“入世”,兢兢业业、勤恳务实地追求一份事业,或者说是自己的理想。这似乎是要将道家和儒家的精神分割到人一生的两个方面:生活和工作。用毕淑敏书中的话说,“真正幸福的人,不仅仅指的是他生活中的每一个时刻都是快乐的,而是指他的生命整个状态,即使有经历痛苦的时刻,但他明白这些痛苦的真实意义,他知道这些痛苦过后,依然只想幸福。甚至可以说,这些痛苦也是幸福的一部分,他在总体上仍然是幸福的”。
追求一种理想和人生,都会经历一些磨难,但为了实现人生的目标,这些磨难是值得的,“无限风光在险峰”就是这个道理。毕淑敏在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时,她既看到了“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人只有一次生命。一个人的生命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不会因虚度年华而羞愧,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段话,又看到了其后紧接的一段话——“所以应该赶紧生活,要知道稀奇古怪的疾病或一些悲惨的偶发事件都可以中断人的生命”。我读到此处赶紧找到那本书,查到了她提到的这两句话,确实,因为前一句太出名,以至于我们真的就忽视了后一段话。要追求幸福的生活我们确实得“赶紧”,赶紧走出自卑情结,赶紧为我们的人生确立一个明确的有意义的目标,并努力追求,在追求过程中享受幸福。



二航新闻
集团要闻
国资动态
业务动态
媒体聚焦
二航人
专题专栏
港航
路桥
市政
房建
其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