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航文化

shipping culture

二航文苑

首页 二航文化二航文苑

生死时速:1分36秒

发布时间:2008-07-03阅读次数:

生死时速:136

□陈孝凯

 

    与地震重灾区北川毗邻的安县,有一所乡镇中学“桑枣中学”在这次汶川地震中“震”出了名气。地震当天叶志平校长正在绵阳办事闻讯后急匆匆地赶往学校,看到这样的情景:8栋教学楼部分坍塌,全部成为危楼;他的学生,11岁到15岁的娃娃们,都挨得紧紧地站在操场上,老师们站在最外圈,四周是教学楼。老师们迎着他报告:学生无一伤亡,老师无一伤亡。地震发生后,全校2200多名学生和上百名老师,从教学楼的不同方向,整齐有序地冲向操场,以班级为中心站好,用时136秒。55岁的他激动地哭了。

    我能想象当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看到叶校长时内心泛起的敬意和自豪。在这次地震中能成就这样辉煌的学校几乎再没有了,其中蕴涵的许多问题却值得我们深思。

    首先,制度理应严格执行。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好环境中,我们的很多管理制度更趋于人性化,这是好事;但也有一些人借着“和谐”二字不断要求将制度软化,要求软化制度的操作性规范,甚至要求突破制度进行操作。叶志平校长从2005年开始,每学期要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的演习。每个班的疏散路线都是固定的,学校早已规划好。两个班疏散时合用一个楼梯,每班必须排成单行。每个班级疏散到操场上的位置也是固定的,每次各班级都站在自己的地方。教室里面一般是9列8行,前4行从前门撤离,后4行从后门撤离,每列走哪条通道,娃娃们早已被事先安排指导好了。孩子们还被告知在2楼、3楼教室里的学生要跑得快些,以免堵塞逃生通道;在4楼、5楼的学生要跑得慢些,否则会在楼道中造成人流积压。这是一个完整的紧急避险制度,在平时演习中也有人不理解、有反对意见。不过这次地震后可能不会有人再反对了。

    最人性化的制度应该是在危机出现的时候,所有人都懂得自己该怎样做并在执行的过程中不走样。很多时候,因为没有事情发生,我们会质疑一些管理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很多时候,因为没有事情发生,我们会在执行制度的时候不那么严格,甚至于麻痹大意;但一旦事情发生,我们又不知道如何应对。一个中学用“一个也不能少”的生命奇迹告诉我们,制度在执行中还是应该严格、严格、再严格些,因为它往往与我们工作的质量关系密切。

    其次,收入的高低并不能说明和决定一切。在一个西部省份的农村中学,桑枣中学的教师们收入都不高,教师平均月收入1126.78元。如今很多人认为这点钱是远远不够体现“自身价值”的,但桑枣中学的老师们除了正常的教学任务完成外,还必须做到:下课后、课间操、午饭晚饭,放晚自习和紧急疏散时,这些教学楼中人流量最大的时候,老师不是上完课甩手就走,而是要站在适当的位置——各层的楼梯拐弯处。原因是拐弯处最容易摔。孩子如果在这里摔了,老师毕竟是成人,力气大些,可以一把把孩子从人流中抓住提起来,不致于让别人踩到他们。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人会说,有必要这样折腾人吗?除了教学任务,反正我的价值决定了我不能干这样的事;或者说请几个人帮助看护一下不就行了!也有人会说,就拿这点钱还要干这活,要求也太多了点吧。是的,在我们过于松懈,尤其是对自己的工作松懈的时候,这个竞争日益残酷的社会是不会对我们手软的,而消极和懈怠的情绪往往是自己主动关闭了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大门”。碌碌无为的生活还是积极有意义地生活都可能成为我们的选择,也许人生的价值或者工作的价值有时候需要用“金钱”来衡量,但金钱的多少绝不应该决定人生的全部,它也绝不可能说明我们人生的一切。

    其三,多说问题应该比多说成绩见效。桑枣中学每次组织师生紧急疏散时,叶志平校长让人记时,不比速度,只讲评各班级存在的问题。在危机处理的演习中,每次讲评问题都应该是对大家的一次提醒,下一次应该更多地注意些什么就一听了然了。桑枣中学的墙上写着:“责任高于一切,成就源于付出。”这就是一种考虑问题和责任要多一些的态度,而机会和成绩往往垂青有准备的人。我们不希望用生与死的考验来检验大家的生活和工作,我们也不会总是生活在生与死的考验中,但这次残酷的地震让桑枣中学交出了一份非常难得的答卷——满分。在大地震中,一栋曾经没有人敢验收的实验教学楼经过几年的加固施工在这次地震中没有塌,地震时教学楼里有700多名师生。多看到问题,并努力地解决问题,这应该成为我们工作的常态,也许这样我们工作起来压力会大些,人也累些,但这样也更能让我们的心里踏实些。选择浮躁奢华的生活还是踏实平和的生活,也会决定我们解决问题的态度、思路和出路。

    所有的这一切,也许可用汪中求先生的“细节决定成败”来做一个总结,但细节处我们是否能关注到那136秒的生死时速呢?这就在于关注细节所表现出的强大的执行力。

企业信箱Enterprise mailbox